k793248 发表于 2015-9-25 11:29:00

探访郑成功在故里留下的遗迹 感受不朽海魂

石井一地拥有众多与郑成功相关的遗迹,有延平王祠、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庙等;国姓爷在夺取海权的征途中所展现的雄心与霸气,令后世景仰;马江西岸的海上视师石,拥有非凡历史分量,时刻鞭策闽南好男儿再展雄风守望故园的石井海魂郑成功纪念馆中陈列大量展品揭示英雄的丰功伟绩核心提示2015年,中国的洋面并不平静。关注时事的人都知道,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东海、南海不确定因素增多,暗流潜涌。当下,我国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重振海上雄风,平靖海疆亦是我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大海血脉相连的泉州,自古以来从不缺骑鲸逐浪的好男儿——抗倭名将俞大猷、复台英雄郑成功、平台将领施琅、海战虎将洪范,乃至新中国的海军司令员叶飞等,个个名垂竹帛,功标青史。日前,记者再度前往南安石井,探访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故里留下的遗迹,感受那拍岸惊涛中的不朽海魂。延平王祠内的“有明石井始祖郑公阡”墓道碑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一延平王祠 威风雄烈震古今“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要了解郑成功,恐怕最好先从郑氏家庙开始,这里有郑氏一族的根。延平王祠(即延平郡王祠)坐落在石井镇鳌峰山脚下,该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后来在1927年和1987年又历重修。据石井延平王祠管委会主任郑新新介绍,这里原来是石井郑氏家庙,公元1700年,康熙帝下诏把清政府所毁的郑氏宗祠改建为“延平王祠”。现在,该祠为三开张两进,硬山顶建筑,两边设有护厝。祠内匾额林立,有“威风雄烈”“三圭世锡”“忠臣”“孝子”等横匾。想当年,郑成功仅凭经营东南一隅,就能紧握海权,南征北伐,令人心生敬畏,“威风雄烈”四字对于他来说,当真恰当无比。永历六年(1652年),郑成功率军攻克漳州石码时,曾即兴赋诗:“神州鼎沸横胡虏,禽兽衣冠痛伪朝。十万健儿天讨至,雄心激似大江湖。”这首诗现下在石码地区还广为流传,想必那份雄心,跨风追日,迄今不褪其色。延平王祠内尚有一对康熙御赐郑成功骸骨迁葬故里时所赐之挽联,联曰:“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此联摒弃民族成见,客观公正,指出郑成功忠贞守土保国的史实,更赞扬郑成功驱逐荷兰统治者收复台湾的功绩。从“敢”“争”“抗”“孤”等字上,也可品味出郑成功的忠贞与坚毅来。在延平王祠大殿后的右侧墙角露着一块岩石,上面还插着香火,乍看之下,会令人觉得有些奇怪。泉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丰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郑剑文解释说,这块岩石其实是鳌峰山岩的一角,建祠时故意将这岩的一端“圈”入祠内,有“独占鳌头”之意。延平王祠内左侧廊道靠墙立着一块古旧的石碑,上书“有明石井始祖郑公阡”,落款有“汉军公克塽”字样。郑新新告诉记者,这块石碑是石井开基祖郑达德(即隐石公)的祖父的墓道碑,是从南安霞美大山村挖到的。据悉,这碑是郑成功之孙郑克塽归顺清廷后,返回南安为始祖修坟时所立。从这位“郑公”算起,到郑克塽已是第十四世。从郑克塽为祖先修坟一事也可看出,纵使相距如此久远,纵使海峡一度阻隔,血脉之情却始终不舍不断,这也是宗族传统信念的魅力所在。郑成功纪念馆外矗立着英雄郑成功的塑像二郑成功纪念馆丰功伟绩留青史从延平王祠出来,向鳌峰山上进发,不出百米就可见着郑成功纪念馆。该馆是三进宫殿式建筑,依山傍海,恢宏雄伟。郑成功纪念馆分前、中、后三部分展厅,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前展厅表现了纪念馆的中心主题,有郑成功全身立像、“郑成功大事年表”“郑成功传”及郑成功“复台”“北伐”诗篇,以及“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受降仪式图”和“台湾人民热烈欢迎国姓爷郑成功”的彩绘画。中展厅陈列三方面内容,一为“文韬武略 少年英俊”,二为“北伐抗清 威震东南”,三为“收复台湾 建设宝岛”。后展厅陈列的内容是“丰功伟绩 流芳千古”,有从郑成功陵墓出土的珍贵文物、稀世瑰宝,还有大量的古典籍史料以及众多名人书画家所题绘的书画等等。馆内文物、展品丰富多样,风云时代的万丈豪情,铁与血的碰撞,民族大义的傲然,岁月裹挟的沧桑,在纪念馆内皆可感受得到。记者对于“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受降仪式图”和“台湾人民热烈欢迎国姓爷郑成功”这两幅画印象深刻,这其中“收民心”与“建不朽业”的关联性不言而喻。纪念馆左侧还建有郑成功碑林,其碑廊占地2000多平方米。碑廊两厢墙壁上嵌有100多方海内外各界名人题词的石碑,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甲骨文、钟鼎文等多种字体,从中可见人们对郑成功的敬仰与崇拜,当然,更多的是对郑成功民族大义精神的肯定、挖掘与传播。在纪念馆后殿上远眺,天气晴朗时,可见金门岛、角屿岛、小嶝岛、大陌和小陌岛等诸岛屿之轮廓。那金门岛,曾是当年郑成功屯师之处,万舸争流的景象虽已不在,但遥想之下,依然令人心潮澎湃。1662年,郑成功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中国神圣领土,写下一首《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跃于纸面。而今我们打造海上雄师,同样也离不开将士戮力同心这一道理。郑成功庙每年吸引海内外不少信众前来祭拜三郑成功庙:信仰凝聚增友谊一座庙宇耸立鳌峰高处,比凡人更靠近天空。庙前钟鼓高挂,铁塔静坐,正门上有蓝底横匾,上书“郑成功庙”,另有竖匾,匾上有字“敕封延平王”,这就是石井郑成功庙。郑成功庙巍峨壮观,代表一代民族英雄的威武与正气。它总占地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主殿于2004年落成,主殿面宽五间,硬山顶三重檐仿古建筑,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前有青石大龙柱八根,两旁及殿后则有18支大石柱环绕。据郑成功庙管委会主任郑明利介绍,该庙每年吸引众多海内外的信众前来祭拜,如今已是研究郑成功民间信仰的主要场所。走入大殿,我们发现正中神龛供奉的不仅有郑成功,还有郑成功之母翁氏、陈永华军师、马信将军、林圯将军和陈泽将军,不难看出,郑成功民间信仰的辐射面扩大了。据介绍,在台湾,大大小小的郑成功庙宇共有300多间。自石井郑成功庙建立以来,两岸信众就频繁往返于石井与台湾之间,彼此增进了解,增加友谊,有利于两岸的沟通与发展。在离郑成功庙不远的山间,我们还见到了一座坟祠合一的奇特宫宇——烟楼公宫。这座宫宇前有案桌,中设神龛,而后半截则是一座墓,这样的规制十分罕见。据郑剑文介绍,“烟楼公”传说是明嘉靖年间一位日本海商,他虽身为日本人,但平时与村民和睦相处,反对并制止倭寇残害村民。每当有倭寇登陆要来袭击村庄,他都会向村民发出警报。明末,各地剿倭,倭寇仓皇驾船逃遁,“烟楼公”不及上船,又被诬是倭党,遂奔上烟楼山,撞地身亡。石井百姓同情他的遭遇,念其生前高德,就地建坟埋葬,俗称“烟楼公墓”。后又在坟上建“烟楼公宫”以祀之。传说故事令人唏嘘不已,也令世人更添守望家园的决心与勇气。海上视师石承载、记录着一段非凡的历史四海上视师石承载历史的分量石井东面临海处,有一石碑坊拱门楼,上书“靖海门”三个大字。据说,此门楼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明代海防铳城门楼遗址。据《南安县志》载,靖海门是石井乡贤旌表当年率兵民打败海寇的泉州知府程秀民而建造的。郑成功曾率部在此击败降清的施琅军队。石井马江西岸,白鹤山东麓,静卧着一块海上视师石。其石阴刻“海上视师”四个大字,字迹清晰,苍劲有力,据称为程秀民所题。300多年前,马江沿岸诸镇驻扎着数量众多的郑氏水师将士,他们利用马江进行水上演练。许多时候,郑成功就站在这一块石头上,指挥和检阅马江上的郑军水师操练。而郑家军一次次的南征北伐,也正是从这勤奋操练中开始的。马江之畔,浪花做伴,抚一海魂协奏曲,引我们陷入沉思。不难想象,当潮水漫至海上视师石,海风或徐徐而来,或狂卷而至,英雄郑成功稳健地立于石上,随着他的号令,马江上的水师操练出不同军阵,那舟影千帆穿梭在历史的洋面之上,必是撼人心魄的一幅画卷。而今的海岸线已退至数百米开外,海上视师石虽然触摸不到海水,但这块石头承载的历史分量却从未稍减,郑成功那阅兵视师的凛厉目光,也依然在鞭策着闽南的热血男儿们勇敢地去捍卫家园,捍卫自己的尊严。钩沉历史,并不是为了絮叨石井的旧梦,而是为了揭开明天的面纱。带着成功的微笑,石井人今天依然喜听风与帆的呼应,即使在明天,他们那颗劲剪风浪的心,也不会变。□本报记者 吴拏云 通讯员 洪少霖 文/图石井至今仍有“成功门”“靖海门”等古战场遗迹延平王祠坐落在鳌峰山脚下烟楼公宫拥有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来源:东南网

风云一尾龙 发表于 2015-9-25 17:04:37

闽南好男儿再展雄风
守望故园的石井海魂

诙熊厉害 发表于 2015-9-26 10:13:55

民~族~英~雄~郑~成~功~~威武!~~!

zhengzhaojie 发表于 2015-9-29 21:33:18

{:12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访郑成功在故里留下的遗迹 感受不朽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