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扩报师 发表于 2009-2-5 20:13:48

(寻找失去五十年的文化)<转>

(寻找失去五十年的文化):小时候见过,在杨子山军用公路近以前(炮战)难民新村往前埔方向一段,以前俗称:碑牌,曾经有丈余高石碑一座,碑牌的俗称也因此命名,那刻满文字的石碑记载了什么?它是什么朝代竖立的?现在石碑在什么地方?是做了小桥板?铺在某人家的猪栏、牛栏处?某生产队仓库的地下?.....?有没有热心的网友文化人愿意去稽考一下?延平中学、潮阳中学的学生们可有兴趣去寻找这己遗失了五十年的文化?如果有消息请在网上通知一声,我将感到十分欣慰和感激!-----<虽然失落,仍然偷窥故乡的离乡人>留字

lipeitang 发表于 2009-2-5 22:09:06

是应该好好去稽考一下

k-zone 发表于 2009-3-31 22:31:28

考古嘛

不过真希望能找到- -

风云一尾龙 发表于 2009-4-3 15:07:22

小时候看过一本关于郑成功的故事书,封面为郑成功画像(类似双耳垂肩富贵相那种),内文由郑氏后人口述撰写,内容有:米篮墓、郑成功在安平桥放生咸鱼或死鱼?国姓井、或国姓兵(花蛤)?有谁拥有这本书?可否将它上网给年轻人分亨一下?郑成功的故乡须要发掘关于郑成功的文化......<虽然失落,仍然偷窥故乡的离乡人>留字

琅琊 发表于 2009-4-6 14:30:58

小时候看过一本关于郑成功的故事书,封面为郑成功画像(类似双耳垂肩富贵相那种),内文由郑氏后人口述撰写,内容有:米篮墓、郑成功在安平桥放生咸鱼或死鱼?国姓井、或国姓兵(花蛤)?有谁拥有这本书?可否将它上网给年轻 ...
风云一尾龙 发表于 2009-4-3 15:07 http://bbs.shi-jing.com/images/common/back.gif

说的可是伍远资所编《郑成功传说》?家中珍藏这本书,呵呵。伍远资又名伍竹,字潜深,为石井伍厝人,曾任厦门大同小学校长,五十年代在家乡石井建“国专礼堂”(旧石井影院)。

荼靡微笑 发表于 2009-4-12 14:49:10

你好。我想提个意见,就是能不能在暑期的时候组织一次活动,比如夏令营啊,之类的。邀请一下石井比较德高望重了解石井历史的人来给中学生以及大学生讲述一些石井的历史,这样子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暑假生活,也可以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也不至于让石井的文明失落
我前几天在香港中央图书馆,看到了我们的县志,在异地看到属于我们自己家乡的气息,文化,感觉很熟悉很亲切,但是同样的,我翻了翻那本书,才发现很多关于石井的历史,现状很多我都不了解。所以我也觉得在这个石井的历史文化,以及现状,我们的教育都忽视了。
我希望能够通过村里面还是整个镇组织起来,从这一代的年轻人抓起,让我们以做石井人为荣!

荼靡微笑 发表于 2009-4-12 14:50:11

或者我们可以采取远足以及历史讲述的方式,比较生动活泼。学生也比较容易有兴趣的。如果这样子,我觉得家长们也会很赞同的。我们也可以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来帮忙做这些事情的。

石井扩报师 发表于 2009-4-12 16:56:49

本帖最后由 石井扩报师 于 2009-4-12 16:58 编辑

我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老人用口述的方法来保留住所有已知的历史,不论正史,野史。许多老人家已经日薄西山,中青年一代在这个繁忙的时代对历史似乎无暇顾及,造成了严重的知识断层。比如在小的时候听过的关于郑成功的历史,这些祖先一代一代口耳相传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如今不曾听人再提起,且从"正史"上无从查找。推广历史可以暂缓,挽救即将消失的文化已不可再拖。

荼靡微笑 发表于 2009-4-13 23:24:02

9# 石井扩报师

是啊。。如果可以的话。我也希望 也可以参与到组织的行列中。毕竟这个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可以让我的假期更加丰富多彩。。
年轻人的教育,我们可以从中小学生抓起,知识的断层,我们只能从小一辈开始弥补,不要让这些历史在我们这一辈人手上消失掉。

左岸偏左 发表于 2009-10-30 12:12:34

现在连电影院也没了。。有谁知道闽鑫隆的 租金是怎么瓜分的?
真讽刺

道明寺 发表于 2009-11-7 22:49:01

11# 左岸偏左

可以肯定的是……社区居民得不到一点利益……

流浪 发表于 2009-11-7 22:59:39

大力弘扬石井文化是件好事,支持支持!

k763248 发表于 2009-11-22 12:35:21

如果老一辈的人,他们应该会清楚

啊土 发表于 2010-12-8 00:49:18

如果找到了请打电话跟我说一声

全国电子 发表于 2011-3-16 21:36:26

{:033:}这么久都没消息

无聊三哥 发表于 2011-3-16 21:40:06

成立个石井考古队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失去五十年的文化)<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