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6089|回复: 1

吕惠卿在故里的史迹调查

[复制链接]

26

主题

73

回帖

3

好友

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UID
33318
石币
566 币
精华
5
在线时间
4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16
发表于 2012-11-21 12: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吕惠卿,字吉普(1032-1111),福建省泉州市人。北宋嘉佑二年(公年1057年)进士,授真州推官。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王安石推行新法,吕惠卿为“检详文字”,“事无巨细,皆与之谋”,“凡有建请章奏,皆出惠卿之手”。是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号人物,其推行革新,颇有建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但由于遭到司马光等保守派的谗谤、唾骂,《宋史》中列为“奸臣”。
拂去历史的烟尘,而今,我们已经看到蒙在吕惠卿身上的不白之冤。王安石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吕惠卿的功绩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由于历史的偏见,过去,人们不喜吕惠卿,疏谈其出身和史迹。现在是还其历史真面目的时候了。本文根据调查,谈吕惠卿在故里泉州一带的有关史迹。
据南安《吕氏族谱》记载,吕氏人闽始祖吕占,号兢茂,唐肃宗宰相吕湮的五世孙,唐季佐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兵入闽。因其学识渊博,精通兵法,屡立军功。王审知赐府第于泉州东街,府中供奉吕湮神位。通吕府的街巷,因吕湮后代人文荟萃便称相公巷。吕占的子孙在泉州衍繁数代,迄北宋神宗年间,吕家出了官居参知政事(副宰相)的吕惠卿,相公巷更为扬名。
相公巷至今还在,但吕府早已不复存在了,今人很难指出当年吕府的具体地址。
《宋史》提到吕惠卿是“泉州晋江人”,《泉州府志》载“南安人”。据南安《吕氏族谱》记载,吕占衍传到第五代吕晏,迁居晋江七都草垵村,吕惠卿在草垵村出生,父亲吕璹,当过县令、通判等职,为官清廉。吕家与曾公亮(宋宰相)家邻居,又有姻谊关系。曾家间欲扩建府第,吕璹、吕惠卿父子遂成人之美,腾出地皮予曾家。在地理大师黄应钟的指点下,另择新地,举家迁居南安县水头镇塔丰山昆仑垵,即今朴兜村。则吕璹是朴兜村的吕氏开基祖,而吕惠卿是二世祖。衍传至今在海内有一万多人,包括海外有二三万人。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为推行新法,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吕惠卿为条例司检详文字。青苗、免役、均输、保甲、均税等一条条新法都是经过吕惠卿之手拟写发文实施的。在推行革新、改革时,两人互相配合,刷新国政。吕惠卿是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助手,两人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挚友。吕惠卿的岳父高惠连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去世,吕惠卿的父亲吕璹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病逝,墓志铭都是出自王安石之手,可见两人的交情甚密。王安石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当时的文章就闻名天下,能得到王安石写铭文,可见非同一般。
由于司马光等人排斥新法,吕惠卿成众矢之的。熙宁七年(公元1074),王安石罢相,惠卿参知政事,继续推行新法。八年二月,王安石复相,司马光一派遂集中力量攻击惠卿,离间他与王安石的关系。十月惠卿罢政事,出知陈州。之后调往边关、重振军威。并出任多处地方官。他与王安石也产生误解,但最终还是达成谅解,和好如初。尽管得不到朝廷重用,但他顿边杀敌,屡立大功;到任一处。造福一方,对朝廷忠心耿耿,问心无愧,正如他在一首咏志诗所云:
强邻虎视心何安,国政刷新岂畏难。
天毓奇材多劲正,方知平地起高山。
吕惠卿虽蒙异己的排斥和不公正的待遇。然其有博大的胸怀,心系社稷,造福黎民。在他家乡泉州诸多善举便是明证。据《朴兜二甲吕氏新溪房族谱》记述“……溪尾桥即镇安桥,此乃横跨大盈港之桥,长三百余丈,东起宋园(今溪尾村),西至朴乡地界。相传为惠卿公所建,因季玉公被追封《镇国公》,故取《镇国安澜》之意。《南安志》误其即平安桥。此桥今已无踪,然尚可寻桥墩残体”。有关吕惠卿修路造桥的事迹,民间有诸多传说,又据《安平志》记载:内市桥“在城外东北方,桥低无溪海之冲流,跨平田而东之长里许,广七尺余,少崩圮,省重修,通东路九。十三都及永宁等处。”清人柯琮璜《重修安平志》称:“内市桥在坑岬乡左畔,通浦边路,旧传以为吕惠卿造……康熙四十一年施文起重修”。应该指出,吕惠卿造镇安、内市等桥,正好与民间传说一致。泉州一带有口皆碑,此桥为吕惠卿所造是无可非议的。
内市桥又称五孔桥,九十年代初建镇中心商贸区拆毁,今已不见踪迹。
吕惠卿晚年回乡,据说还倡塑清源山老君岩。据清源山旧志记载为宋时物,“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
老君岩由一大整块天然的花岗石雕琢而成。石像呈席地坐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其形象是:老君身披道袍席地而坐,左足上屈蹲状,右足前伸平放屈到前身,左手依膝平放,右手凭几,食指与小指微前倾,似能弹物,面额丰润圆亮,两眼深邃,双耳垂肩,脸含笑容,长髯飘动,整座雕像生动自然地刻画出老君的仙风道骨和慈祥安乐的神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有些专家考证,吕惠卿曾著《道德经注》4卷,《庄子解》10卷,对老庄颇有造诣,且崇拜之至。他热爱故里山水,漫游清源山,发现巨石造型好,便出主意倡雕老君岩。时间适与他在世为官时相吻合,而同时代人找不出如其任高官,有识趣有能力雕造完成此举的。但由于他长期受到不公正的评价,列为“奸臣”,有关志书便把它称为“好事者”,实则是他的一大功绩。此事姑且存疑。让后人进一步考证研究。
《惠卿吕公墓志铭》云,吕惠卿居南安杨山(即今石井镇大奎村),意不归,以八十高龄终老于其地。墓葬乌石山之东北,康安乡礼顺里,其父吕璹墓右,今南安市霞美镇港陈村。吕璹墓现为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吕惠卿墓却查无踪迹。笔者以为,那是在南宋末年,吕惠卿的四世孙吕大奎在南宋垂危之际勤王举义,率兵抗元,为国殉难。在元朝建立政权后,其五世孙、大奎之第三子吕正(即吕七十四)等率众坚持抗元斗争。元军多次围剿朴乡,吕姓族人全部隐姓埋名,流落四方,泉州一带吕氏碑坊祖坟都遭受破坏。明朝建立之后,洪武帝下旨受元朝统治者{3}的义士恢复名誉,吕姓族人纷纷回到故乡,并重修祖坟宗祠。但由于元代编纂的《宋史》把吕惠卿列为“奸臣”其子孙为免受影响,故没把惠卿的墓重修,加上年久月深,其旧址今在何处,就难以再查寻了。
目前,在南安石井镇大奎村,还留有“吕惠卿祠堂”遗址。大奎村是为纪念吕惠卿之四世孙、南宋抗元民族英雄吕大奎而名以村名的。大奎村现在还居住着吕惠卿五世孙、大奎长子吕温的后代。据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许氏八世孙许居仁修《石井许氏族谱》序云:“国有史,家有乘,自古记之,本宗原姓吕,祖居杨山之左土号大奎乡,旧有惠卿公祠堂基址。”看来“吕惠卿祠堂”落成之后,至少从崇祯末年至今未再作重修,因此我们今日所见的仍然是遗址。
千秋功罪,自有评说。而今,吕惠卿在历史上的功绩已大白于天下,为缅怀吕惠卿爱国爱民、推行改革的功绩,其故里拟开辟“吕惠卿纪念馆”,相信一定能吸引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游客莅临追思。

评分

参与人数 1石币 +10 经验 +6 收起 理由
石井扩报师 + 10 + 6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167

主题

545

回帖

10

好友

高级会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595
石币
1365 币
精华
2
在线时间
4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6
发表于 2012-11-21 12: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soso_e183:}学习了
静谧的夜来和我感受星光,嫣然一笑——我要你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