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7200|回复: 0

四、海商帝国之梦

[复制链接]

18

主题

2

回帖

0

好友

新手上路

Rank: 4

UID
20655
石币
135 币
精华
3
在线时间
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1
发表于 2014-8-6 10: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四、海商帝国之梦
       明朝廷委任郑芝龙为厦门海防游击,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他荡平闽海寇氛,说白了就是借郑芝龙的海上武装“芟除夷寇”。 郑芝龙当然明白此举目的,其实这对自己也有好处,从今以后他就可以扛着朝廷的旗号,剿平海域上一切匪寇,拓展自己的海权了。第一个进入郑芝龙剿灭视野的是李魁奇,他原本是郑芝龙的属下,却反倒一戈,另立山头,带着一队四百多艘帆船的武装队伍脱离本部,并在厦门岛一带劫家打舍。郑芝龙通过内部策反,活捉了李魁奇,严惩了叛贼。接着郑芝龙又瞄上了匪首钟斌,钟斌也属李魁奇一伙,那年,钟斌带领一伙匪徒乘隙袭击了石井,并把郑芝龙的家园焚毁殆尽,郑芝龙剿杀钟斌,替家乡人出了一口恶气。借着扫荡“海上诸贼”之机,郑芝龙迅速扩充自己的队伍。朝廷也报告说:“郑芝龙初起时,不过数十船耳,至丙寅而一百二十只,丁卯遂至七百,今并诸贼计之,船且千矣。”荷兰人的史料也印证了郑芝龙此时的实力:“海盗一官拥有一千条帆船,称霸中国海,船见而皆避之。”时广东客家人钟清秀一股山盗,在粤闽,赣周边县区流窜。郑芝龙荡平两股大海盗后,朝廷又派他往江西剿灭山寇,虽是第一次陆地作战,但还是巧借地利,旗开得胜。明朝兵部咨文中赞叹道:“芝龙有海上奇功,而不知其更长于陆。三战三捷,此皆层峦叠嶂,最为崎岖,芝龙能以编师取胜,则水路无所不宜也。”不久,郑芝龙又与闽粤海域最后一个大海寇刘香大战于广东田尾洋,刘香大败引爆自杀,而郑芝龙的二弟郑芝虎也惨烈战死。1630年期间,郑芝龙又率舟师再一次痛击了侵扰福建沿海的荷兰舰队,让荷兰舰船又长了一次记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红毛自是不敢入闽境”。从此,海氛基本平静,狭长的台湾海峡成为郑氏海商集团的内湖,郑芝龙所展望的海商帝国前景豁然开朗。郑芝龙也因赫赫战功被擢升为都督。
     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郑芝龙回到故乡,就在石井五马江西端8公里处营造了一处浩大的府邸做为郑氏海商集团的后方根据地。两年前,郑芝龙在石井老家的房子被匪寇钟斌报复焚毁,而这次大兴土木,就是想构筑他梦想已久的“海商帝国”的雏形!史料记载:郑氏府邸位于安平桥以北,西从西埭抵西港,北达西垵头,南临安平桥头,直通五港口岸,占地138亩。主构为歇山式五开间十三架,三通门双火巷五进院落。两旁翼堂、楼阁,亭榭互对,环列为屏障。第宅弘丽,绵亘数里,朱栏绵幄,金玉堆砌。涨潮时客船可经水道直通府内,落潮后安平港聚拢着数百艘商船。一座如虹长桥横跨在银海碧波之上,一处奢华庭院座落于柳绿花红之中,一个舟楫如鲫的港口商贾云集,这简直就是号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泉州古刺桐港的另一个版本!
     宋元时期,刺桐港曾一度被誉为“梯航万国”的东方第一大港,明朝廷厉行闭关禁海政策之后,繁华400多年的刺桐港渐渐归于沉寂。而此时,避于刺桐港南端拐角处的安平港则趁此发展起来,这其实就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一次延伸。只不过安平港更多地被贴上“私商贸易”的标签,但不管怎么,安平港是那个时期中国东南沿海最为繁忙的一个港口,那是安海古镇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瞬间,那也是属于郑芝龙的一个时代。
     就在郑氏府邸落成不久,郑芝龙就筹划着想把年幼的郑成功接回自己的身边。那是1630年的深秋,7岁的郑成功在叔父郑鸿逵的护送下,经过十天的风浪颠簸从日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那年,郑芝龙派了五十艘战舰到日本长崎想迎接郑成功母子回国,然而德川幕府从中作梗,只同意让郑成功回国,却把田川氏留在日本。从此,郑成功母子互隔茫茫大海,一家终不能团圆。但能够把郑成功接回国也是一件很值庆贺的事。于是,这天位于安平古桥西畔的郑家府邸张灯结彩,鼓乐喧天。
是的,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有太多的喜事接踵而来。这一年,郑芝龙从“海上霸主”荷兰人手中夺回控海权, “海商帝国”构想初步成形。这一年,郑芝龙完成靖海荡寇使命后擢升为福建都督,头顶上的光环更为耀眼傲人。这一年,郑芝龙的海商集团总部落户安海,郑氏集团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固若金汤。这一年,郑芝龙又招募数万民众东渡台湾,“唐山过台湾”移民大潮更为澎湃。
     “据险控厄,通洋裕国”是郑芝龙的海国理念。在海上,郑芝龙不仅与南洋诸国有海上贸易,还与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保持商贸往来,甚至一度垄断了中国的海外贸易,在日本、澳门、台湾都建立起他的贸易据点,这是他不可撼动的雄厚经济基础。那时,在中国广阔的海域上,“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每条商船一次收取三千金的过路费,此项收入每年就可达千万计,当然富可敌国了!而此时郑芝龙又有官家的身份,收取银两来也是顺理成章了,其实那应当叫做航道保护费,贼寇见到船桅上竖着郑芝龙的‘飞黄’旗,就不敢轻举妄动了。郑芝龙“以此居奇为大贾”。郑芝龙的海上贸易迅速达到巅峰时期,安海镇与安平港也随之繁荣一时,郑芝龙“鲸波万里入侯封,绝域奇珍大舶供”,古藉也这样描写安海古镇的繁华景象:“今市散处直街曲巷,无往非贸易之店肆,约有千余座。盖四方射者所必趋,随处成交,惟直街为最盛。凡百物皆朝萃于此,迨午而去,日日为墟也”。
     这段时间在郑芝龙的海外贸易线上,当属安平港与日本长崎的线路最为热络。自明嘉靖年间倭乱之后,中日之间海上贸易几乎中断,于是德川幕府想早日恢复两国之间的通商,并特发朱印状给到日本的中国商船,准许自由贸易。此举对郑芝龙最有利,因为他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日本人川口长孺在《台湾郑氏纪事》也说,“初,郑芝龙之往来日本也,长崎伊未次政直与芝龙亲”,商业讲互信互利,于是郑芝龙凭贸易上的良好信誉度打好了与日本的贸易基础。再拈来几则旧闻: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城日志》与《平户荷兰馆日志》记录:崇祯四年(1631年)郑芝龙两艘商船从日本长崎载货物返航泉州安海。崇祯十二年(1639年)驶往长崎的郑芝龙商船多达数十艘。崇祯十三年(1640年)两艘郑芝龙商船满载纱绫绸缎等货物,运往日本。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夏,郑芝龙的22艘商船运生丝、纺织品、瓷器等货物由安平港直抵日本长崎,占当年开往日本的中国商船总数的22.68%。另据《长崎荷兰商船日志》载,从1641-1643年(崇祯十四至十六年)间,郑芝龙运载大量生丝、砂糖、麝香、土茯等药物往长崎,颇受日本人欢迎。在中国海上贸易史上,郑芝龙是当时最为活跃的一个人物,他不仅开辟了海上贸易的新航线,还彰显了敢于与外夷在海上逐鹿竞雄的非凡胆魄。
      在陆上,郑芝龙想打造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据点。于是他在安海镇修筑城墙,建造坚固庄园,据《安海志》载:“石井、东石乃安海之巨螫,两边到海,内宽外窄,春秋二汛,海上汛船如麻;收汛则捕盗船亦多,如寇一入,则兵船把江口,盗船不能脱,此海盗不能到城也……”石井是郑芝龙的老家,东石是郑军的屯兵处又是造船基地,石井与东石一水相隔互为犄角,这是从水路进入安海的两个桥头堡,如此一来安海城防便可高枕无忧了。在安平桥头的门洞上仍可见镶嵌着一方古石匾,上刻:“固若金汤”。或许,郑芝龙就是想据此坚固的城桥,避险控厄吧!
     在1630年至1646年的这段时间里,郑氏家族的地位达到了巅峰,那也是安平港最为鼎盛的一段时间。我猜想,年少的郑成功肯定时常走在家门口那条长长的五里桥上,那时的安平桥想必车马稠密行人如鲫,安平港更是桅樯如林货积如山。他数着桥墩,拍遍桥栏,走累了就坐在桥亭边,看远去的帆影,听涨海的涛声,年轻的心便飘逸得漫无边际,那潮来潮去的涛声可曾带走郑成功天真浪漫的笑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