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18227|回复: 0

【石井镇“一镇一孝廉”人物故事】杨山东安下双凤齐鸣

[复制链接]

1720

主题

2807

回帖

51

好友

管理员

站长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UID
1
石币
15860 币
精华
4
在线时间
152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3
发表于 2019-11-8 16: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65420wy0nk6fyt1don6ts.jpg

行孝崇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新时代倡导的新风尚。根据省纪委开展“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的要求,石井镇党委和政府广泛发动群众努力挖掘本镇典型的孝廉人物事迹,本期向大家介绍杨山村兄弟同榜 南国双贤的故事。

兄弟同榜 南国双贤

165422iy5eke588b8k5qb5.jpg

南安市石井镇东安下村,历史悠久,自明代开始多人就学于杨子山书院,自古世代簪缨、书香门第。其中,犹以黄华瑞、黄华秀之经世文章、政声赫然、清白传家,广为世人所赞颂。

165424cok3erhriwwl3rk3.jpg

黄华瑞(明乡进士 南京国子监学正)


黄华瑞,字居絀,号育吾,东安下村第五世裔人。自幼天赋聪颖,少怀抱负,发奋攻读,于明朝万历神宗十六年戍子(公元1588年)秋闱与胞弟黄华秀同登乡荐贤书举人。据村中世代相传,少年时期,俩兄弟去邻村观看梨园戏,当看见上演宋郊、宋祁两人都中状元时,兄弟互相激励说:“今后我们兄弟要是能够像台上这二人一样,该有多好!”这句话被在一旁看戏的邻村人听到,受到一场嘲笑的讥讽,兄弟俩怏怏不乐的返回家中,开始灯书夜读,矢志发奋苦学诗书,争取功名。以致年纪稍大时就从师于杨子山书院。后来,由父亲馈送于百里之遥的泉州白驹庙,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在白驹庙就读期间,兄弟俩人同窗、同宴、同砚、同床、同被、同眠,因而当时有“伯仲同宴”、“双凤齐鸣”的美称。

据《宁洋县志》光绪元年刻本卷五<官师志>记载:黄华瑞南安举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任,陞南京国子监学正。

另据明代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由南京国子监祭酒黄儒炳续修的《南雍志》<修志职名>后,崇祯年间再修订的一书六职官表<学正>名单中记载:黄华瑞字居絀,福建南安人,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四月任。

黄华瑞,为人诚实敦厚,处事平稳谨慎,待人接物谦和礼让。治学严谨,博通经史,宁洋教授秩满,跃陞南京国子监学正,时称端凝善教,饮誉朝野。在朝为官时,廉洁奉公,忠君尽职,勤政爱民,刚正不阿;治家有方,秉持中华优良传统的义礼家风,身为长子,家事劳瘁忧思,侍奉母亲至情至孝。胞弟黄华秀英年早逝,殉职南京时,两袖清风,并无一钱俸禄余留,全靠亲属僚友出资襄助,才能得以入殓,扶殡归还故里。返乡途中千里路遥,高滩峻岭,又刚好碰上三伏酷暑天气,还需携带年迈的老母亲与胞弟遗眷孤儿,只身一人备受艰辛。

165426obv4fifd1xkbgzmv.jpg

由于兄弟两人为官清廉,加上胞弟过世后,家徒四壁,生计萧然,家中内外事务,皆须独自劳力忧思。年迈母亲侍奉,弟妇寡母孤儿,国事家事,黄华瑞两地千里竭思忧怀,至忠至孝,至情至性,其忠孝礼义风格为中华优良传统的典范。

165427t3ldb7b7py31p3b7.jpg

黄华秀(明赐进士 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 )


黄华秀,字居约,号同春,东安下第五世裔人。生于明嘉靖已未年(公元1559年)九月初四日,卒于明万历丁酉年(公元1597年)六月初七日,享年39岁。历经五载明刑,三年司谏,奉公廉政,忠贞爱民。

165429v7pprthelqqaxfat.jpg

黄华秀出身寒儒家门,幼年家境清贫,自小与胞兄华瑞随从父亲攻读,才思敏捷,精研四书五经,后来,与胞兄华瑞就学于泉州白驹庙。在明万历十六年戍子(公元1588年)秋闱,和胞兄华瑞同荐为乡举人,于万历十七年已丑(公元1589年)登焦竑榜进士第二十七名,任职广东韶州府推官明刑,万历乙未(公元1595年)擢陞南京浙江等监察御史。

据《南安县志》卷第二十四(人物志)记载:黄华秀,授韶州府推官,逮下仁慈,事上端执,精明决断。雪杀姑之冤、释代兄之囚、辩伐塚之诡。政声赫然,以最荐召为南京监察道御史,刚果洞达。机务燎如。时东方有辽左之虑,中原有旷稅之兴,楚藩有小人之构、殿之灾尤为非常,华秀皆上疏极言之,时称贤御史。官暇,从德兴祝世禄、宁国张应泰、潜江欧阳东风及郡人李范廉。骆日升为读书之会,相切劘如诸生,卒于官,不余一钱,诸公经纪其丧以归,崇祀邑乡贤<《闽书》、《府志》、参《广东通志》>。

根据东安下《谱牒》记载:“华秀公已丑春闱,传选韶州司李粤,其俗顽强梗,公与更化,以一恵民,善俗为先。贻堂翁书曰:间有父告子叛,兄告弟逆,又有父兄为子弟所告者,虽未取信其然,而风俗之偷已可见矣。而公特以真诚动之,倶悔悟折服,其有剧奸者,立为韵决。粤人谣,黄七升课其每事而造,只食七升米,便了当也。甲午江南两聘同考官,所取皆知名士,秩满得封赠如例······”。曾在公务暇余与同僚郊外游玩时,由于时值酷夏,口干舌燥,看见瓜田西瓜圆盈,心生尝瓜止渴念想,多次呼唤瓜农没有出现,就将银钱悬挂在瓜蒂之上,才摘瓜与同僚食用,细微之处,在同僚与百姓当中树立了为人处事的清廉风格。

165430tuek575uwawqcaee.jpg

黄华秀在韶州府司理推官达五年之期,还曾兼代乳源县治。当时,县训导谭时亨(湖南人)因升迁即将离任,乳源知县林文丰将未完成的《乳源县志》书稿交由黄华秀主修完成,并在修志编撰中亲笔作序和引语。因为官清正廉明,深得韶州官民爱戴,为感念华秀造福一方的恩德,于府治所在地曲江县西河为其建庙,供后人瞻谒敬祀。据《韶州府志·官宦录》卷十九之(建置略坛庙,曲江县载):“司理黄公祠,在河西,讳华秀······”,极致体现了黄华秀公正廉明 ,克尽厥职,政声赫然的人格情操,备受世人敬仰与尊崇。

黄华秀任职南京监察道御史期间,正值明代“治乱之机”,朝中御史等同僚极端缺员。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十四年(公元 1596年)正月,神宗将北京、南京三十多名给事中的御史削职为民。在这次大规模的罢黜中,使文科十三道的在职官员名额降到了极低点;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当时的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赵焕曾奏请朝廷递補人员,内中提到南京监察道御史额设三十九名,任上只有二名,可见黄华秀在南京任职监察道御史期间,同僚人数稀少,衙门冷落。加上时局动荡不安,而黄华秀本着忠君爱国、勤政恤民的忠贞赤子情怀,言官御史的天职,谦躬尽职,孜孜不倦,终于劳累成疾,卒于任上,时年才三十九岁。终其任职期间,未曾遗留一点俸禄,在过世收殓时,全得助于同僚资助,才能收殓归还故里。

165432onq6tabktejegtbt.jpg

由于黄华瑞与黄华秀同榜进士,华国文章,为官处事清正廉明,是时御赐匾额旌表“南国双贤”,据《南安县志》卷之四记载,有黄华瑞与黄华秀<乡贤祠>在南安文庙(孔庙)的东面,匾字目为“南国双贤。”

据东安下《谱牒》记载,黄华秀过世后,神宗皇帝感怜其清廉忠贞,特赐金斧银钱,以沿途捐资为用。黄华秀母亲谢而不受,对神宗叹言:自吾为黄家妇,食贫劳瘁,抚儿成名,而勋业未究,竟以清白遗子孙乎。臣母感陛下皇恩,乞将御花园五大磷石(合起来一座观音山)赐母归里,以为后世子孙千古铭记(只可惜五大磷石因一九五八年时期大练钢铁,四块磷石被推入钢炉溶钢之用,另一块磷石是在村中一老者极力阻挡下才得以保存下来),因而东安下村祠堂现仅余一块磷石,世代裔人尊为宗规祖训。

东安下大祠堂建于明弘治(公元1488-1498年),明嘉靖庚午(公元1560年)遭倭寇焚烧,万历年间重建。清顺治庚寅(公元1650年)七月二十六日,有遭海氛干戈之乱,至嘉庆戊午(公元1798年),蒙新任南安县主簿黄嘉训(江西举人)亲临拜谒“南国双贤”神像,劝谕重修。解放后,又遇十年动乱浩劫,于一九九八年再次重修。大祠祠为五开间布局,二进,硬山式,燕尾脊,前面并排三川大门,凹寿,相向二个角门。祠堂内有清乾隆年间,赐进士、授陈州府知府洪应心拜谒并赠联:魁上国以文章,一经赐第,双凤联科,先世孝廉宜昌大遗子孙以清白;五载明刑,三年司谏,黉宫俎豆长馨香。正中大门有双豸守门,有对联“学正豸史第,乡贤名宦家”,宗祠门口置旌旗华表(因历史变迁现已经不存在),极致体现了其显赫的特征与历史意义。

165434yp5q0kifhzp5uz09.jpg

黄华瑞与黄华秀,才识渊博,文章华国。毕生廉洁奉公,忠君爱国,为人刚正不阿,清白亮节,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彰示着中华民族的道德风尚与家国情怀。在新时代时期,对于立身、治家、处世、为人起到积极的传承弘扬作用,其优秀品德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涵养成份,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社会行为的道德规范和重要准则,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脉络!


【材料提供:镇纪委办】

【编辑:郑雅祺】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今日石井」,搜索「jinrishijing」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努力打造石井最大网络休闲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