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楼主: 废品回收站

石井镇各村村情概况

  [复制链接]

359

主题

3866

回帖

46

好友

白金会员

废品式へ回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UID
145
石币
4898 币
精华
2
在线时间
29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9: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本帖最后由 废品回收站 于 2009-5-31 21:34 编辑

古山村概况
古山村位于石井镇政府驻地以西2.2公里,村委会设古山村,以驻地命名,有古山、后山2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聚落分布在石鼓山西麓丘陵谷地上,有568户2223人。耕地960亩,山地1051亩,主种甘薯、花生。山林以木麻黄、相思树为盛。有石板厂、小学、医疗所、老人活动中心。有省道201线,从村边贯穿而过。全村主要干道均铺筑水泥路面,环村石路,遍布全村各角落。古山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但由于靠近沿海,风力强,气候干燥。主要以种植花生等旱地作物为主。民国年间为延平乡杏林保,解放后属和平乡古山村,1958年公社化后为古山大队。1984年改为古山村委会。自1991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南安市文明村”称号。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石材加工、农业耕作和打工收入。清嘉庆年间,朝庭建贞节坊,褒奖陈州通判洪应心之媳许贞女为夫守节。(据南安县志卷之四十,人物志之十五记载)。村里有古山洪氏始祖真处古墓、供奉保生大帝的仁寿宫、供奉妈祖、三宝佛祖的华灵寺等。菲律宾佛教开山祖师。俗名洪水云,法名古志,字性愿,晚号安般,石井镇古山人。十二岁出家,先后在南安清水岩,雪峰寺等禅林为僧。为求学问,云游三江,精研佛学。回闽,先后在泉州承天寺,厦门南普陀,漳州南山寺任过监院,与弘一,太虚,芝峰三大法师结缘甚厚。1939年9月,性愿法师应菲律宾佛教邀请赴菲弘法,创建多所寺庙,立下教规,组织菲佛教会,被称为菲律宾佛教开山祖师。性愿法师身居异邦,依然关怀祖国的佛教事业,为了培养和造就女界宏法人才,他在杨子山兴建大慈林寺,创办觉华女子佛学院。1962年性愿法师在菲律宾华藏寺圆寂。为纪念性愿法师的功绩,其徒众在大慈林寺后建性愿法师舍利塔以纪念。大慈林中选用弘一大师的楹联颇多,藏经楼上还辟有“弘一大师纪念堂”。洪载德:原中侨委委员、印尼侨团领袖洪戴德,在1950年中印建交初期,曾协助我国驻印尼大使馆开展工作,1955年周总理率团参加万隆会议及1963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访问万隆时,他积极组织华侨参与接待和保卫工作,因而曾受到国务院的表扬。
090422094338_7605.jpg
090422094406_1421.jpg
090422094429_7855.jpg

090422094524_7571.jpg
090422094543_9375.jpg
090422094613_7873.jpg
090422094508_1132.jpg
"____那 些 曾 经 只 可 以 回 忆
"____我 还 有 什 么 资 格 放 不 开?
"____放 开 那 些 不 属 于 自 己 的 吧

359

主题

3866

回帖

46

好友

白金会员

废品式へ回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UID
145
石币
4898 币
精华
2
在线时间
29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9: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本帖最后由 废品回收站 于 2009-5-31 21:44 编辑

郭前村概况
郭前村位于石井镇驻地以西3.8公里,以驻地村名命名。民国年间为延平乡杏前保,解放后为和平乡郭前村,1958年公社化后为郭前大队,1984年改为郭前村委会。由郭前、后头2个自然村组成,有8个村民小组。聚落分布在石鼓山西麓,呈条状形,有596户2109人。耕地1506亩,山地2615亩,主种甘薯、大小麦、花生等。山林有松木、相思树等。有老人活动中心、小学、医疗所、石板材厂、养猪场。气候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地处杨子山,环境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山林覆盖面大,山林面积2392亩,矿藏丰富,有储量丰富的优质花岗岩矿和高岭土,还有伟晶岩型热液型可溶炼水晶矿。耕地面积1500亩,常年可种水稻、地瓜、花生。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石材工业,农业产值相对下降,而工业总产值逐年上升。石材工业现已成为郭前的经济支柱。现在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多数石材工业收入,少数农作物、房租、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郭前自古交通方便。古代驿道从水头潘澜埔过清隆桥(大奎村南),过岭亭格经郭前的邦伯坊通锦堂,接待庵而达莲河;而泛海船舶由 港湾沿后清溪逆行而上,直至郭前境内。上世纪70年代从后清溪底挖掘出土古船舫,证明此地昔日为小渡口绝非妄传。后来虽然内河淤塞,港口下移,但随着七十多年前水(头)石(井)莲(河)公路的开辟,院(下)小(龟山)备战公路和古(山)郭(前)乡道的开通,上世纪70-80年代石井往厦门班车经过郭前,交通依然便捷,至2003年,石井通院前公交营运开业,交通落后面貌得到改善。时至今日,郭前拥有三条硬化公路:院下经郭前达小龟山,称院小公路,郭前通古山、石井称郭古公路;郭前通锦堂、老港,称郭锦路。这三条水泥大路的铺筑,使郭前的交通便捷,畅达全国各地。院小公路从村中穿过接省道201线。郭前村里有邦伯坊、杨子山、朱文公祠、兆元阁、清水岩寺、大慈林等乡中古建筑。郭前至今保存二座古老的石牌坊,其中一座名曰“邦伯坊”。为表彰乡贤郑普而立,址在郭前村中。郑普天资聪颖,笃志向学,联捷登嘉靖十一年壬辰科进士。初授无锡知县,勤政爱民,业绩显著。秩满升南京户部主事,再迁户部员外郎,擢云南知府。以抱经蕴兰,溥德施仁,为后世敬仰。嘉靖四十四年,泉郡知府万庆,南安知县甘宫重葺郑普登科所立“恩荣”牌坊,巡抚福建监察御史王瑛为立“邦伯”、“地卿”两匾。牌坊为石构,通高5.2米,宽6.2米。四柱之间,柱顶各立石狮一只。当心间高2.6米,次间高2.4米。牌坊整体雄伟壮观,颇有气派。古坊迄今已历四百多年,一九九八年被南安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距“邦伯坊”8米远,另有一石牌坊,为表彰郑元所立。郑元系郑普之父,乐善好义,曾为贫者下葬二十九人,饥年煮粥分赈,嘉靖间海寇猖獗,毅然组织乡兵自卫,一方晏然,里人感念其德,后以子贵受封文林郎。昔日于古道中连续为褒奖贤乔梓矗立两座石牌坊,盛举实属罕见。郑元父子的嘉行美德,激励着后来人。从秉承家风出仁称职的郑欲大、临危受命克复凉州的郑韫玉、不畏权贵甘受酷刑誓保名山主权的郑得斋、一代宿儒郑应祥、直至近现代的高甲戏著名艺人郑文语、急公尚义无私奉献的宋炯人……众多乡彦,均为郭里的文明建设做出一定贡献。旅游胜地杨子山,原名欹髻山。最高海拔426米,最低海拔18米。为戴云山脉南伸滨海的余脉。诸峰逶迤,唯独杨子山峻峭挺拔,一峰独秀。登临山岭,但见苍松翠柏,奇岩嶙峋,流泉清澈,错落有序,风光旖旎迷人。耳畔松涛阵阵,天风吹拂,令人心矿神怡。俯望山下,晋南同沿海、大小金门岛尽收眼底,“浯江渺弥万顷,一碧风帆往来”,真是气象万千,风光无限,文化内涵又丰富,深深吸引住海内外游客。众口皆道“到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乡石井,除了瞻仰国姓爷史迹,不游杨子山,将是一大憾事”。杨子山,海滨名山称第一,山光水色甲泉南!五代时,名医杨肃入此山进修儒道之术,成就学业。唐代在山之阳构筑清水岩寺,开拓净土道场,又创建书院,接纳四方学子。以后,紫阳夫子朱熹曾莅临讲学,其弟子开禧进士杨景陆亦登山游息。被誉为“紫阳高弟,泉南名贤”的吕大奎则读书于此山书室。至朱明王朝,里人正德、丁卯贡生黄铖设帐执教于本山,乡贤郑普及稽古博学的李文讃、躬行古道的吴复清、廉介方正的许拱皆从之学,而黄铖曾孙华瑞、华秀同登万历间举人,极一时之荣。地以人重,由是杨山名喧南疆,登载史乘。杨子山文化底蕴颇丰,山中有朱子摩崖“极高明”、“仙苑”及郑普等名贤的二十多方登临留题,为景点生色增辉。近代,大德性愿法师在杨山麓修筑大慈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众复于山润之畔重建朱文公祠。目前,诸寺庙得力檀樾热心护持,修葺一新,更以硬化通道竣工,方便游客,四方善士或行香礼佛,或寻幽览胜,络绎不绝。杨子山以钟灵毓秀称闻,历代俊颜辈出。沿途的崖石之上,可见朱熹亲笔书写的石刻和历代名人的题刻,及性愿法师舍利塔后突出处的“极高明——晦翁”行书。腰间岩壁上刻有隶书“别有天地”,古朴苍劲。此处林茂草丰,为昔日隐士居住之所。“曾见一人”石刻下,是乾隆三十九年建的朱祠遗址。朱祠北面大石蹲踞如犀象,远观则如雄鹰振翼欲飞。住足石下,仰望高山,摩崖“仰止”系郑海亭所书,山脊镜面上有“海山第一”为万历丙戍年郑西玄手迹。清水岩左石刻“仙苑”,此乃朱熹留题,清道光乙酉年林朋程临。迂回曲径“通幽”处,清水岩南面泉声不绝,悬崖上的“枕泉”,与大慈林梵刹后面已毁没的“眠琴”同意境。古人读书生倦,枕石而卧,泉声如琴音催眠。峭壁上刻有楷书“青云梯”,更上一层,便是道光五年所建的兆元阁朱子祠遗址。此间立有碑记,六角残阁遗迹犹存。半山涧畔,古榕下重建一座“朱文公祠”,两进二开间布局,硬山顶,抬梁式构架,琉瓦飞檐,前有门廊,右边三间护厝。祠宇祀朱文公、吕大奎与文昌公。为纪念朱氏过化之功,乃集资构建朱文公祠。是祠历经多次兴衰,近年重建,让游客前往瞻仰。杨子山清水岩寺原称水泊庵,是唐代名刹。位于杨山之阳,山腰建梵宇,因岩寺背依巨岩,面临深壑,寺旁有一清流泉水,四时不涸,故易称为“清水岩”。又称“半山岩”、“大坑岩”。岩寺由山门、大殿组成,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构架。屡经修葺,现呈新颜,巍峨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在苍翠古柏掩映下,异常壮观。大殿正中奉有释迦、药师、弥陀三尊石佛,石佛高2米,妙相庄严,盘坐莲花,雕刻技术精湛,此乃清乾隆三十四年重兴清水岩时郑汝成所捐刻。大殿刻有明正德年间进士黄铖题联:“梵响杨山,是处人天皈古佛;澜观浩海,千秋文物继前贤。墙壁嵌有清道光六年(1826)刻明嘉靖年间户部郎中转云南知府郑普所撰《会清水岩记》碑,该碑是研究南安海都明清文教情况的重要史料。清水岩几经兴废,至清末民初,性愿法师之族亲洪守寂居士主持寺务,大殿西侧塑其金身奉祀。前殿有浙江省监察御史黄华秀和南京国子监学正黄华瑞题联。殿龛内奉有观音、普庵、韦驮等佛像。杨子山大慈林系性愿法师倡建,大师俗名洪水云,法号古志,晚字乘愿,古山人。十二岁披剃于石井东庵宫,礼德山和尚为师。后又参谒大江南北诸名刹,师承江浙大德,尤与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法缘最契,自是通宗演教,道高德隆,被誉为闽南高僧。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应菲律宾侨领邀请,赴菲弘法,乃大张教网,接引十方,被尊为菲国佛教开山祖师,因久慕杨子山风光,夙愿于杨山麓兴建一寺院,供出家女众修学。原拟为五梅花建筑群,取名大慈林,于1956年开工,因时局变迁,只建东楼等,1962年,宏猷未竟而大师西逝。1979年以来,宗教政策落实,性愿法师徒众陈珍珍、陈妙莲及性愿在菲法嗣妙扶法师继承遗志,发动海内外信众踊跃捐输,续建五梅花建筑群,实现性愿大师生前宏愿。寺院坐西向东南,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为中轴线,两侧东西斋堂、东西楼。大殿供奉释迦、药师、弥陀、观音菩萨,左右拱立文殊、普贤诸佛像。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弥勒佛、韦驮。藏经阁设有弘一大师、性公纪念堂。为倡导性愿法师的功迹,徒众在大慈林后建性公舍利塔。如今,清水岩、大慈林两处招提道场璀璨,殿宇庄严,与新建成的朱文公祠及历代摩崖石刻交相辉映,为杨子山增添无限颜色。乡中古建筑有济慈宫、郑氏祠堂1座、郑氏家庙2座,宗祠肇建时间无考,谱载嘉靖戊申年重修祖祠。嘉庆甲子年,勤轩公齿晋九秩、邑侯谭抡撰联“瑶池桃熟三千岁、海屋筹添九十春”,并赠匾“年高德邵”祝寿。郑思至故居:万历年间总督章笃、撫院魏元烺、学政吴孝铭、布政吴荣光为郑思至之妻吴太儒人所建,故居大门上仍立石匾“節孝旌表”、木刻“聖旨”等,至今得以保存无缺。
090422101730_5798.jpg
090422101830_1927.jpg
090422101907_2457.jpg
090422101934_6099.jpg
090422102001_2093.jpg
090422102024_9716.jpg
090422102051_1440.jpg
090422102116_7569.jpg
090422102252_5918.jpg
090422102316_6840.jpg
090422102356_3666.jpg
"____那 些 曾 经 只 可 以 回 忆
"____我 还 有 什 么 资 格 放 不 开?
"____放 开 那 些 不 属 于 自 己 的 吧

359

主题

3866

回帖

46

好友

白金会员

废品式へ回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UID
145
石币
4898 币
精华
2
在线时间
29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9: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本帖最后由 废品回收站 于 2009-5-31 22:00 编辑

杨山村概况
杨山村位于石井镇政府驻地西5.2公里处,位于杨子山下,故以山得名。1958年由院前划出自立杨山大队,1984年为杨山村委会,村委会设在东安下。由东安下、垵园、下园、锦堂等4个自然村组成,聚落分布在杨子山南麓丘陵谷地上。有9个村民小组,736户2679人。耕地1633亩,山地1552亩。主种水稻、大小麦、甘薯、豆类等。山林有松木、相思树。有石板材厂、小学、卫生所、老人活动中心等。水泥公路连接省道201线。杨山村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雨量充沛,由于背靠杨子山,面临燕溪,青山绿水,是人群居住的好地方,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人年均收入达6500元。杨山村人杰地灵、山水秀丽。现北有杨子山挺秀,南有带水眺。历代以来杨山就是人文荟萃之乡,世称“书香门第”。明正德年间,东安下二世祖黄钺,钦赐进士第二名,终生居杨子山书院执教授徒,其门生诸多,名人遍布东南滨海,故称“东南弟子师”。万历年间,东安下五世祖黄华瑞、黄华秀两兄弟乡试同登榜首,称“兄弟同榜”、“双凤联科”。是岁,黄华秀春闱连捷,赐“进士”州府,五载明刑,后擢升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其兄华瑞选谒宁洋教授,后往南京国子监学政,称“端凝善教”,皇上赐匾“南国双贤”。近代有锦堂村李南丽,任国子监,皇帝赐匾“特恩存问”(南安县志记载)。解放后更是人才辈出。有厦门大学教授黄清泉;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黄剑英,世界华文小说金奖、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的获奖青年文学作家黄燕萍等。还培养出大中专生一百多人。杨山村现有祖祠3座,尤其东安下大宗祠闻名晋南惠同安,其前面为五门配套,俗称“三川”门,正中大门两尊守门石狮(雄),门叶大书“加冠”、“进禄”,上悬“祖孙科第”、“兄弟同榜”二匾额,两边对联“学政豸史第”“乡贤名宦家”。祠堂大厅两侧悬挂“进士”、“文魁”等九块官匾,这是“御史宦衙”的堂皇布局。有位于东安下村中的明朝建筑物“进士墓”,此乃明朝正德年间钦赐进士的黄钺之墓。
090422112943_1876.jpg
090422113557_9000.jpg
090422113615_8217.jpg
090422113631_1783.jpg
090422113651_7782.jpg
090422113728_7530.jpg
090422113743_5971.jpg
090423130026_4208.jpg
"____那 些 曾 经 只 可 以 回 忆
"____我 还 有 什 么 资 格 放 不 开?
"____放 开 那 些 不 属 于 自 己 的 吧
广告洽谈、忘记密码、商业合作、资讯发布、网站求助、找管理员?请点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59

主题

3866

回帖

46

好友

白金会员

废品式へ回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UID
145
石币
4898 币
精华
2
在线时间
29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9: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本帖最后由 废品回收站 于 2009-5-31 22:07 编辑

院前村概况
院前村位于石井镇政府地西5.6公里处,以驻地为名。1940年前为院前保,解放初为院前乡,1956年合作化时与杨山合为五里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时为院前大队,1984年改为院前村委会。院前村委会设院前。有院前,东安上2个自然村。聚落在杨子山西南麓坡地上,有9个村民小组,789户3118人。耕地1476亩,山地1578亩。主种水稻、甘薯、花生、大豆、龙眼等作物。有1所小学、老人活动中心、后井水库、尖厝水库。古迹有风鼓官、西龙宫。院小公路从村中穿过,南接厦门市翔安区至国道324线,北接省道201线。村民以开采花岗岩、加工花岗岩、服务石材业等经济活动为主,是石井镇资源经济发达村之一。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居住条件、生活环境、文化设施已进入富裕型小康社会。院前村属南亚热带雨林。植被以松柏、木麻黄、相思树、灌丛为多,并分布着品种繁多、数量不少的中草药材。因修筑后井水库、占厝水库,全村水利灌溉大为改观;耕地以种植水稻、花生、地瓜等作物为主,一年三熟,旱涝保收;花岗石,是院前村优势资源,本境内的山丘、山峰是一个大型花岗岩矿床,岩性为斑状花岗岩,显红褐色、斑白色,称为红石、白石。红石命名为“院前绣石”,是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大楼、首都国际机场装饰的首选用材,产品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初步估算,纹理清秀、斑斓异彩的“院前绣石”储量1亿多立方米。花岗岩矿,是院前村潜在最有价值的特有资源。欹髻山墩台:位于杨子山七尖山脉二尖巅上,是明末清初抵御倭寇设置的驻兵墩台。周长14丈、高1丈2尺,上下营房五间。其墩台遗址只剩残基残墙,依稀可辩当年格局。纱帽石景观:位于占厝水库西侧,独立山尖,傲视山峦,犹如纱帽一顶,路过之人无不引发无限遐思。据传此石预示院前村将有99个官问世,故有顺口溜:“纱帽九十九,龙虾翻筋斗,狮象把水口”。李孟卿:院前东安上自然村六世祖,讳伯楚字孟卿,邑庠生,学识渊博,启蒙有方,是郑成功忠贞爱国思想的引导老师。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国定居晋江安海时,特聘李孟卿作启蒙塾师。郑成功赐国姓封招讨大将军职时即推荐李孟卿为户部主政。清时,李孟卿辞官归隐并开办书房教书。当年的“东里书房”因培养过不少的举子名士而驰名于海都一带。李敷明:院前李氏十二世祖,讳遗谷,明天启辛酉(1621)科乡试第十一名,赐进士任严州府同知诰封奉政大夫。其“抓鲎除妖”为民生计事迹载于《严州府志》,人称“老爹公”,归隐后倾其家财为村民开辟“一墩三桥五池九井”,政绩斐然,入严州“名宦祠”奉祀。
090422111951_3776.jpg
090422112504_1974.jpg
090422112518_2635.jpg
090422112532_9260.jpg
090422112602_8863.jpg
090422112619_1982.jpg
090422112645_4166.jpg
090422112703_8896.jpg
090422112741_9027.jpg
"____那 些 曾 经 只 可 以 回 忆
"____我 还 有 什 么 资 格 放 不 开?
"____放 开 那 些 不 属 于 自 己 的 吧

359

主题

3866

回帖

46

好友

白金会员

废品式へ回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UID
145
石币
4898 币
精华
2
在线时间
29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9: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本帖最后由 废品回收站 于 2009-5-31 22:11 编辑

岑兜村概况
岑兜村位于石井镇政府以南5.5公里,以驻地命名。1949年前属 港保,解放初为胜利乡岑兜村,1958年为岑兜大队,1984年改称岑兜村委会。村委会设岑兜,南临石井江,辖岑兜一个自然村。有8个村民小组,549户2060人。耕地810亩,山地120亩,主种甘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海域滩涂面广,适宜紫菜、牡蛎等海产品养殖;有盐埕3500亩,年产海盐2100吨,有紫菜养殖、海蚵吊养。有小学、卫生所、老人活动中心等,是高甲戏的发祥地。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紫菜养殖、牡蛎吊养及打工收入等。交通快捷方便,距石井镇区仅5.5公里,省道201线从村中穿过。岑兜村是高甲戏的发祥地。岑兜从前被称为“土交加”的戏岫(音袖,窝),九甲戏的“戏公祖”,解放后则雅称为“高甲戏”的发祥地。相传明末清初时,有位竹马戏师傅,名叫洪埔师,入住岑兜村。他多才多艺,编、导、演、奏行行精通,把本地迎神赛会凑热闹的“宋江阵”和竹马戏,融合成一种能表演故事情节的新戏班,搭台演出,颇受观众欢迎。外村遇有佛诞或节日喜庆,就聘请他们出演。穷苦人家的男孩,争相来岑学艺,谋求糊口。各地有识之士,相继兴班组团,开创了一条营生新径。戏艺亦逐步定型成为一种新的地方戏剧种,广为传布。清代民国期间,闽南及台湾各地,凡诸讲闽南方言的地方,普遍盛行此剧种。演出延及各埠,备受华侨青睐。随着戏班的发展,此剧种的名堂也几经演变。闽南地区早先流行梨园戏,当时名叫“戏仔”,演员多为女孩子,演文戏为主,这种新戏班则全是男性,多演武戏,故人们称之为“大班”。再者,这新剧种自编自演,套路灵活,演员可以自由发挥,融合性极高。他们又接纳了戏仔、老戏、嘉礼、正音、南曲等剧种的舞步、道白、唱腔以至锣鼓、乐曲等,其技艺都能与之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旧社会戏人属下贱之流,穷人的孩子才肯学戏。他们文化水平很低,师授徒是口传身授,因此后人很难找到有关的文字记载。当年追溯高甲戏起源时,主要依靠传说和访问老艺人。据说当时泉南一带的高甲戏老艺人,不是他本人,就是他的师父或师祖,其师承根源,皆出自岑兜。岑兜在高甲戏人群中亦均尊称为“戏公祖”。因此大家公认高甲戏的发源地是岑兜。岑兜村北山坡顶,石莲公路两旁各有一墩巨石,北边叫石墓牛,南边叫石墓厅,形状宛如一担书笼。传说从前有位著名的地理大师,踏勘岑兜风水。赞曰:“书岑兜下结阳居,应为文人比肩,官宦接踵。”及至进村细察,却不见坊碑府第遗迹,祠堂里连块匾额也没有。大师满腹疑惑。探访村中耆老,获悉:岑兜村历代教习九甲戏,名角辈出,各家各户若无戏角色,也有担笼夫。大师叹曰:“帝王将相,尽出于此也!笼,原来是戏笼。”
090423092433_6474.jpg
090423094033_7174.jpg
090423094411_4572.jpg
090424084014_933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石币 +40 经验 +10 收起 理由
亏当狼 + 20 终于看到我们亏当了。 - -
-shosan. + 20 + 10 同志,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____那 些 曾 经 只 可 以 回 忆
"____我 还 有 什 么 资 格 放 不 开?
"____放 开 那 些 不 属 于 自 己 的 吧

58

主题

706

回帖

2

好友

中级会员

Rank: 8Rank: 8

UID
2231
石币
230 币
精华
0
在线时间
6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27
发表于 2009-5-31 19: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很详细···LZ辛苦了···
石井论坛 http://www.shi-jing.com 欢迎你!

183

主题

2710

回帖

38

好友

黄金会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UID
2490
石币
1055 币
精华
1
在线时间
31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26
发表于 2009-5-31 19: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溪东呢

咋没呢

279

主题

4257

回帖

23

好友

黄金会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UID
1961
石币
3208 币
精华
1
在线时间
9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20
发表于 2009-5-31 19: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故乡。。。
飘悠悠...  
飘悠悠...  
盘旋的秋叶在落下之前  
似乎忧心忡忡...  
秋叶依然在那里盘旋着  
它似乎既不留恋枝头,也不忧虑命运  
而是在寻觅自己的归宿

12

主题

1571

回帖

79

好友

黄金会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UID
2809
石币
2892 币
精华
0
在线时间
19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23
发表于 2009-5-31 19: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田东村概况
田东村在石井镇政府驻地南1.5公里处,是以田边、东头二村名取首字命名。1979年由建设大队拆出成立田东大队,1984年改称田东村委会。田东村委会设在东头。有东头、田边2个自然村。聚落分布在石井湾西面, ...
废品回收站 发表于 2009-5-31 19:03


{:052:} 知道的好詳細啊。。
從哪裏的信息?
我都不知道。。。

359

主题

3866

回帖

46

好友

白金会员

废品式へ回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UID
145
石币
4898 币
精华
2
在线时间
29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9: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溪东呢

咋没呢
Isle 发表于 2009-5-31 19:20

本人刚刚去吃饭了、不好意思咯、接着发
"____那 些 曾 经 只 可 以 回 忆
"____我 还 有 什 么 资 格 放 不 开?
"____放 开 那 些 不 属 于 自 己 的 吧

359

主题

3866

回帖

46

好友

白金会员

废品式へ回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UID
145
石币
4898 币
精华
2
在线时间
29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9: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本帖最后由 废品回收站 于 2009-5-31 22:15 编辑

溪东村概况
溪东村位于石井镇政府驻地西南6.4公里,以驻地得名。民国为溪东保,1949年解放初属胜利乡溪东村,1958年后为溪东大队,1984年改为溪东村委会。村委会设溪东。西南临海。有溪东、前房2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1437户5228人,其中侨属占30%。耕地1427亩,山地3560亩,主种水稻、甘薯。有盐埕近5000公亩,年产海盐6000吨,有300多亩的紫菜、花蛤、虾等浅海滩涂养殖。有小学、中学、老人活动中心、盐务所、板材厂、制衣厂。溪东村陆路交通发达,省道201线从村中贯穿而过,距离324国道约15公里,以溪东为中心,25公里内顺北可上沈海高速公路南安市水头高速出入口,顺南可上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高速出入口。海路距石井5000吨客货码头7公里,距厦门市翔安区莲河码头仅2公里。村内主干道均铺建水泥路。溪东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依山傍海,是个山川秀美、钟灵毓秀的滨海之乡,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物产个个皆是宝。山有远近闻名的“636”花岗岩,储量丰富,可谓是溪东的金仓银库,它带来了不计其数的财富,村民开发利用已有几十年。还有附近区域少有的大埔内山林,不但保持的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与处在快速发展中的工业社会的溪东人民和谐共荣,在人们合理有序的开发经营中,还有着不错的林业经济效益。水有“大埔内”水库,库容50万立方米。它既能供应着大片的农作物灌溉,有是全村村民,企业(含外来人口)一万多人的生活用水。海(业)有5000多公亩的盐田,每年可产几千吨的工业用盐和食盐、五百亩“牡蛎”养殖基地,有海生的石堆牡蛎、人工养殖吊绳牡蛎,肉质鲜美可口,口感味道甘甜。300多亩的“紫菜”、“花蛤”、“虾”等滩涂海产养殖。溪东村是闽南著名的侨乡之一,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500多人,地灵人杰,历来俊贤辈出。代表人物有:明代跟随郑成功抗荷夷,复台岛的左都督李启轩及十八猛士,近现代有爱国爱乡的旅居新加坡的华侨李金塔,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学院院长、农学博士李来荣等。一堂两校:80年代初,旅星华侨李金塔先生关心家乡建设,毅然斥资四十万人民币(时价)捐建了一座容纳一千多人的电影院—“金塔堂”。“金塔堂”设计科学严谨,布局合理,宏伟壮丽,是溪东人民文化活动中心,当时,在石井镇乃至整个南安影响非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说是溪东的形象名片。溪东小学与溪东中学:两校规划超前,布局宏观。1921年始有溪东小学,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在海外侨亲源源不绝的仁心义举下,溪东小学从小到大,发展到溪东附中,进而发展到独立的溪东中学,为家乡乃至邻里各村的莘莘学子培植众多人才。  “大埔内”山:扬子山余脉“大埔内”山青水秀,树木茂盛,环抱着“大埔内水库”,那一泓碧湖就象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之中,是工业社会发展中受到溪东人民保护的珍贵的大自然生态美景。村容村貌:勤劳智慧的溪东人民用自己的双手谱绘创造了和谐美丽的人居环境,村里犹如一个立体公园,绿草如茵,碧树荫翳,甚有亭台楼榭,假山喷泉,点缀其间,临夜路灯与之辉映,煞是美丽雅致。置身其中,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皆可。全村经济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工业为主,农业、渔业、运输业、商贸业、林业等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工企业主要经营的有“636”矿石开采,石材加工企业等82家,采矿业、石材业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的经济产业链,运输业、贸易、餐饮、服务等多行业蓬勃发展,每年为国家创税(汇)几千万,吸纳务工人员上万人,石材企业以外向型企业为主,生产的各种石制品销往全国各地及出口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欧美、日本为主),闻名遐迩。因人均耕地少,农业除了传统的水稻、花生、地瓜等,近年来,村民较多转向种植经济型果蔬(西瓜、番薯输业、贸易)。村民就业、收入多元化,或经营矿山,或开办石材厂,或务农打工,或商贸或餐饮,或经销或运输等等,村民人均收入达6500元。
090423085447_9372.jpg
090423085523_9742.jpg
090423085612_5678.jpg
090423085640_7285.jpg
090423085838_2966.jpg
090423085344_6677.jpg
090423085423_6166.jpg
"____那 些 曾 经 只 可 以 回 忆
"____我 还 有 什 么 资 格 放 不 开?
"____放 开 那 些 不 属 于 自 己 的 吧

359

主题

3866

回帖

46

好友

白金会员

废品式へ回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UID
145
石币
4898 币
精华
2
在线时间
29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9: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本帖最后由 废品回收站 于 2009-5-31 22:22 编辑

菊江村概况
行政区域:淗江村位于南安市石井镇南部沿海,东南面与厦门市翔安区相连,背山临海,与金门岛仅6海里之隔。辖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0亩,盐田10000公亩,山地5000亩,浅海滩涂5000亩。菊江村由菊江和林边两个自然村组成,分为1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7763人,共2237户。菊江党委下设五个党支部和13个非公党支部。开革开放以来,菊江村创办了30多家企业,分布在石材、造纸、服装、游艇制造、铸造等行业。        交通运输:菊江村位于省道石莲公路南面,连接翔安大道,目前村各主干道水泥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分别有林边路、凤山中路、凤山东路、凤山西路、凤山北路、环村路、后路溪路、进港公路、中学路、小学路等主干道,交通十分便捷。        气候和物产:淗江村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0℃,雨量充沛,由于背山临海,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大,山林地5000亩。淗江村海水水域宽阔,由于湾口地形的影响,海流主流位于村西侧,形成宽300-500米,长近4公里,水深5米以上的深水区域;由于落潮流速大,是无淤积的天然良港,目前已建成一个1000吨级陆岛交通码头,经上级批准,正在扩建一个3000吨级码头。淗江村水产资源比较丰富,有浅海吊蚵、紫菜、土蛏、花蛤、养鱼、养虾等,还有淡水养鱼、养鳖 ,年产水产品7000担,淡水养殖4000担。淗江村200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6.6亿元,企业产值5.35亿元,上缴税收2126万元,人均纯收入7680元,村财务收入100万元。现在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办厂经商、近海捕捞、水产养殖、陆海运输业及打工等收入。       人物景观:村里有李氏宗祠,始建于南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历代以来均有修葺,最近一次为1989年,李氏后裔按宗祠原址及规模进行重建,宗祠前后为二进式,前有拜埕,门开五间,中为天井,石木结构。宗祠建筑以高大宏伟而著称海内外。
090423113306_9001.jpg
090423113335_9096.jpg
090423113406_8485.jpg
090423113423_4588.jpg
090423113438_9861.jpg

点评

請問 菊江村 也叫 郭任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29 00:02
"____那 些 曾 经 只 可 以 回 忆
"____我 还 有 什 么 资 格 放 不 开?
"____放 开 那 些 不 属 于 自 己 的 吧

359

主题

3866

回帖

46

好友

白金会员

废品式へ回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UID
145
石币
4898 币
精华
2
在线时间
29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9: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本帖最后由 废品回收站 于 2009-5-31 22:26 编辑

前坂村概况
前坂村位于石井镇政府驻地西南9.2公里,以驻地命名。1949年前为贤板保,解放后辖于莲河,1958年公社化时期为前坂大队,1984年为前坂村委会。村委会设前坂,辖前坂一个自然村。聚落在虎头山东南麓,背山面海,呈三角形分布。有9个村民小组,580户2119人。耕地800亩,山地600亩,主种甘薯、花生、龙眼。有医疗站、小学、老人活动中心、蚵油厂、佐料厂、石板材厂、养猪场等。前坂村里有环村水泥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省道201线从村中穿过。本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仙洞山、虎空山下,龙眼园很多,龙眼成熟时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全村主要发展农业、加工业(石材加工、塑料加工、蠔油加工等),养殖业(养猪场、养鸽场、养鸡鸭、养鱼)等多种经营,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奔小康建新村,取得了明显成就。基于前坂村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旅游业。 1915年创建培英小学,经村民及海外热心桑梓的侨亲(校史记载,恕不列举)群策群力,学校多次扩建,至今颇具规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校友众多,遍布世界各地,士农工商,遐尔蜚声。今学校校风严谨,我辈正继承着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振兴家乡教育事业而奋斗着。  村里的文物古迹有张氏大宗、仙洞山、牡丹石等。  张氏大宗:村中一大宗祠,为纪念始祖天觷公(公元907年,择此地而居)而建。传说张氏大宗始建于元末,经几次重修,逐渐改扩建为现今二进规模,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依古建筑体形原则,结合现代布局,设计精美,古色古香。东瞻凤髻头,西望虎空山,南观牡丹石,北靠仙洞山,乃“接龙补气、养人丁、起宫造庙神顾境”之地灵人杰之福土也。史上记载“自大宗安奠竣立,贤宦贵显,科甲连绵”。授封牌匾计三十二块:有“四代一品”、“保障殊勋”、“监郡侯”、“文魁”、“武魁”、“进士”“钦赐乡贤”、“龙图学士”、“大中丞”、“黉宫山斗”等。每年农历六月初三始祖忌辰,诸宗亲代表咸来张氏大宗参拜祭奠,慕祖敬宗,祈佑子孙万代无可量也。其中仙洞山中就有许多景点。有脚白条、仙坞、仙床、仙脚迹、仙宫、仙泉。仙洞山原名灯檠山,矗立于村北面,状如虎头,相传此地曾住过仙人,故名仙洞山,山周围尚存一些仙迹:脚白条:在山巅正中央有一条长约二丈宽一尺多,倾斜一百二十度的山石,雪白似玉,光滑如砥,相传一仙姑晾在此处的裹脚布(俗称脚白布)而成的,又因嵌于状似虎头的山正中,故又称“虎白额”。仙坞:在仙洞山的东边半山腰有一凹入石皮的屈膝侧卧的人模型,俗称仙人坞。据说仙人坞可伸可缩,可大可小,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躺于其中均合适。仙床、仙脚迹:都在仙洞山东侧的半山腰,仙脚迹是一个左足印,入石数分,清晰可辨,据说金门太武山也有一个大小相同的右脚印,传说仙人从仙洞山踏过金门。仙宫:位于乞雨山前,仙坞的东北,据说仙人过金门后,村民为其建造的宫庙,宫里的长明灯可作金门驶往台湾船只的航标灯,仙宫遗址,至今尚可辨。仙泉:位于石壁山下,有一喷泉,水甘如蜜,俗称“仙泉” 牡丹石:位于村南双溪水汇入海不远的浅海滩上,状如盛开的牡丹花,传说邻村的淗江和莲河都是“凤穴”,两只凤头都朝向前坂村的“牡丹石”,故称“双凤朝牡丹”,可惜牡丹石于一九六八年莲河与西福村在该海域围海建盐田时,被炸毁矣!
090423171435_2226.jpg
090423173114_1235.jpg
090423173251_6052.jpg
090423173456_4181.jpg
090423173807_8543.jpg
090423174302_7452.jpg
090423174344_7154.jpg
"____那 些 曾 经 只 可 以 回 忆
"____我 还 有 什 么 资 格 放 不 开?
"____放 开 那 些 不 属 于 自 己 的 吧

359

主题

3866

回帖

46

好友

白金会员

废品式へ回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UID
145
石币
4898 币
精华
2
在线时间
29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9: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本帖最后由 废品回收站 于 2009-5-31 22:30 编辑

西福村概况
西福村位于石井镇政府驻地西南10.1公里,以驻地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南海乡西福村,1958年公社化后为西福大队,1984年为西福村委会。村委会设西福。辖西福、鹊垵两个自然村,有5个村民小组,聚落分布在虎头山西麓盆地上。有285户1038人。耕地655亩,山地700亩,主种花生、甘薯、西瓜、洋葱、胡萝卜等。有卫生所、养猪场等。 201省道从西福村经过。往翔安海底隧道只需20多分钟可达厦门市区;往翔安大道可达沈海高速马巷出入口和324国道,交通畅通便捷。西福村民的主要农业收入来源于种植蔬菜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来源于汽车运输、工程机械及打工收入。西福村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适宜种蔬菜。山林地约有五、六百亩。以农为主的村民大部分种植经济作物:西瓜、洋葱、胡萝卜等四季轮作。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地瓜(番薯)以香甜远近闻名。西福村还是革命老区活动地。建国前西福村是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的基点村和领导机关所在地。当时地下党负责人林文庆、王建智、陈大柱等人曾在西福村组织群众、发展地下党员,领导群众抨击反动盐警,袭击反动交警。在那艰苦岁月里,西福村人民为支持地下党开展革命活动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涌现了许多“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党员、老游击队员”等“五老同志”。由于群众基础好,西福村被定为金(门)南(安)同(安)边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的解放和革命事业贡献了一定的力量。建国后被评为革命老基点村,现仍有十多位“五老同志”健在。
090423174557_5286.jpg
090423174947_5370.jpg
090423175207_2968.jpg
090423175305_4432.jpg
090423175445_6708.jpg
090423175536_1822.jpg
"____那 些 曾 经 只 可 以 回 忆
"____我 还 有 什 么 资 格 放 不 开?
"____放 开 那 些 不 属 于 自 己 的 吧

76

主题

1090

回帖

0

好友

高级会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UID
2847
石币
344 币
精华
0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26
发表于 2009-5-31 19: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现在的农产品特色都集中为一的类了,石粉

435

主题

5237

回帖

43

好友

钻石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UID
2168
石币
2492 币
精华
2
在线时间
5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20
发表于 2009-5-31 20: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下房苏内照片的背景都是被挖得不像样的山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