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古人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为推动非遗文化活动进一步开展,3月17日,凤山书院邀请厦门小缘琴舍主人许巧瑜老师开展“走进古琴”古琴讲座。
走进古琴,先识琴器。许巧瑜老师首先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古琴形制以及形制背后的历史人物与轶闻趣事,阐明了各具特色的形制之“源”,同时结合图例,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古琴的各部分结构: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十三徽,象征一年十三个月(含闰月);从侧面看,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象征天圆地方;龙池表阳、凤沼象阴——古琴的各种结构展现了先民对世界的原初认识和哲学理念。
走进古琴,再观琴谱。许巧瑜老师感慨道:古琴是世界上保留古代音乐文献最多的古代乐器,据可靠统计,现存琴书近三百本,琴曲近4800首。唐朝中晚期的乐工曹柔将琴谱进行了简化、归纳,借用文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了古琴减字谱。小缘老师现场解读了《五知斋琴谱》中的减字例,并介绍了相关古琴指法。小朋友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穿越古代,感受到了古老乐器的深厚魅力。现场时而鸦雀无声,时而传来阵阵掌声。
走进古琴,三赏琴曲。许巧瑜老师结合古琴曲的传承情况,介绍了现阶段公认的古琴十大名曲。同时,着重强调了由于地域、文化和审美旨趣等的不同,琴曲的艺术表现亦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了诸多琴学流派。现场小朋友演奏了一曲《送孟浩然之广陵》所展现出的不同音容音貌,使小朋友们得到了更深的理解与体悟。
走进古琴,亲琴怡人。古琴蕴藏着古人修身明道的德行,古琴可以为我们打开另一个真实的天地,让心灵自在流连、无始无终。许巧瑜老师还介绍了学古琴的各种好处,比如增强专注力、提高耐性、改善记忆力、缓解压力、改善心情、提高审美水平。
此次“走进古琴”活动让菊江村小朋友们深深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开阔了音乐视野,提高了审美情趣。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小朋友们加入学**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的队伍,人人争做弘扬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好少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