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4516|回复: 1

石井淗江曆史《上》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356

回帖

26

好友

黄金会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UID
8686
石币
4108 币
精华
1
在线时间
21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5
发表于 2010-2-26 22: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李姓是始祖致政公諱恂元號美嵐,生于宋寧宗乙卯(1195)十月十五日,于同安南山之山邊村,幼好學于宋寧宗嘉定丁丑年得中舉人,恩放泉州萬戶府千戶副職,主管全路糧秣賦稅繳收。
        元妣黃氏系泉州清源山南麓竹腳村黃涌泉獨生女。
        公因所負職是管理全路糧食賦稅鳩收,范圍既廣,上峰時常派員下路檢查,黃氏因為四子拖累未能減輕重負,以此多次建議公另謀娶一能文能算之女協助,公遲而未決。歷年許,適仙邑石御史自京來閩至泉,公宴之,言談之間偶露黃氏之倡儀,石御史見說:既尊夫人有此倡議,如不嫌棄,我決將舍妹與公結為秦晉。石御史離泉返京,黃氏屢促公訂婚,於是公暨黃氏親臨仙邑定親,并擇吉日迎親。
        婚后一切如常,元妣亦親如姐妹無異,一切正常。時經半年,好景不長,由于年末,上峰派員下杳一年糧食賦稅收支情況,公既管范圍廣,為慎重而偕石氏下各邑稽查,拖延三月余日始回泉州。黃氏即以指桑罵槐。公聽后是耐心向黃氏解釋,此波既消,元繼和好如初。時隔三個月,朝庭決定派員下各邑先行核查,費時將近二月之久,雖無差錯,安然通過聯檢。可是家中黃氏鬧得天翻地覆,責怪公是迎新充舊。大吵大鬧,鬧得家庭不安寧。公亦屢向解釋,但總聽不入耳。公生性忠厚誠實畏事愛惜體面,而黃氏醋意橫生,使公灰心失志,加上由于朝庭腐敗同僚間,結黨成群營私,勾心鬥角,互相排斥,互相傾軋,公見些情況痛心異常,加上黃氏摻與攪亂,更使公喪失繼續任職信心,認為只要勤奮何懼生活無著。但是黃氏屢勸,怒火越大,不顧公勸阻,甚至一直鬧到府衙門。以此決心辭官回鄉,連續呈文二次均未獲準。由于黃氏變本加利,以此公再三呈請辭職。
        至宋理宗紹定壬辰年石氏獲一子,池店仲昭公,與致政系叔侄關系,來訪適公生子三日,仲昭為其命名為校政,仲昭的意思校正其政治腐敗之風,以諱名校政字仲易又字崇原號十八郎。
        由于黃氏不顧丈夫體面,大鬧公堂,公再呈文摧批,最后獲省批準辭職,公告黃氏上級已批準辭職,諸事已辦妥交接,定二月十五日返鄉,黃氏仗其娘家之富,不偕公返原藉,公只好帶石氏偕幼子校政乘船由泉州港啟錠回鄉,斯時路上盜賊猖獗故改海上乘船返鄉。時值早春二月,春霧濃濃,船迷失方向,擱淺沙汕。及至霧散,致政觀淗江,遠有兩山(即雉髻山與皇漸山)兩山并峙似兩朵瓊花,近有兩系山脈直插村后小山,小山面向東南。前面是浩翰大海,最前面又有角嶼,大小嶝,金門為挽,村兩邊東有東溪,西有后盧溪,村前可容拋百艘巨帆。公見此地脈,確定定居淗江,經呈文請南邑批準于定居,經核準劃定淗江桑宅一隅為李居區。
        定居淗江后,憶童年趕鴨之情趣,淗江地理好近海邊,鴨群可自尋食物,加以飼料成長快又省飼養,此事決定后,即抵祖家南山山邊村,既定購鴨苗,尋訪有經驗養鴨能手取經,此行一舉兩得,公認為既退隱,以養鴨自娛,消磨時光,免于無聊。鴨苗一到,公精心培養,至成熟期,時經常發現鴨群有一日生兩蛋的奇景,值此情況,由原來一群,增養至五群,收入十分可觀,人手不足而雇工。這樣經過三年努力,達到富裕水平,生活無憂。致政與繼妣石氏所生三子,詳細分述于下面。
        校政遒循其父之教誨以文數為主,至結業適吳姓航業之發展,急需一財富(會計),受聘,延續十年,后由於深感長期依人作稼不是辦法,以自創事業為宜,即辭去財富(會計),經營家什店,時因航業之盛,淗江雖農村,是勝于市鎮,經營得法,日有進展,生活寬裕。
宋咸淳甲戍四月初八得子諱名菊村字世衍號德隆,塾學以后,擔負經營校政的建家什店,但彼感不為滿足,而離鄉到江浙一帶奔波,雖然得了發展,是時江浙排外之潮洶涌,而返故里,改以經營糧雜店。
        宋末景炎丙子,校政得一子取名菊峰,字世瑛號德澤,雖聰明,秉性率直,不宜商務而繼續其祖致政舊業,以養鴨為業,雇請工人養鴨,兼耕稼農事。
        惟兄弟二人均得單丁,菊村得林卿,菊峰得尚卿。
        至第五代,長房林卿公得二子南山,細山。而二房尚卿公得了七子:平川、溥川、澄川、霑川(又叫臨川)、巨川、伊川、洛川,叫做二房七。但霑川、巨川早夭,僅存五房。
        至六世,長房慧坡公傳三子,即菊軒,上坑,靜軒。(失記)
        二房稱下份,既有五房存在,發展略快,二房長傳二子(后分前長房后長房)。二房二傳三子居廣東高州甸白縣。二房三分為潭、堀二支,潭由三支后分四支,即天井,庫邊,前后山頂,相銜眷,原赤塗與土樓是同支,生分赤塗土樓。堀內至九世分三支即坑頂,中堀內又分中堀和中堀宮頂三塊厝。另一支是二圍,即頂圍、下圍。四房五房不成早夭。六房原得三子后分成前六,中六分三杈、即許厝下、頂厝、二落,后六。七房洛川公傳二子謂前七和后七。前七原也不錯,傳至四代因犯事而一夜之間前七四十八口搭船而去,后據同治二年家譜中注明,時與頂份有瓜葛,如非他遷必成滅頂之災,故一夜遷移,后據記居蘇州東,人口也二千余口。
        至於繼妣石氏所出長房居淗江發展,至明初至清中葉,既人口多,佘吳姓敗退,歸李姓所有。原來李姓特點勤勞節儉,誠實而得寵于周圍社里,至萬歷后期及天啟年間,頂份伯居公揚財為鄉人辦事,在泉南名聞遐邇,是泉南民眾所稱贊,加上當時他的發展運輸業而成閩南海都之稱,人才彬彬濟濟是閩南唯一望族。
        繼出二房乖公字崇青號十九郎,幼年由於有一表人才,靈巧,由于多病災,而得父母之溺愛,事事依從,百依百順,而成嬌生憒養,故十三歲擅隨吳船下大南湛江,時值年關,迎祖賽會很盛,乖公由于貪玩失群,至晚迷路難歸船上,被林氏寡婦收養,雖幾次派人查找,但是茫茫地區從何找起。經林氏寡婦撫養成人,為其完婚,幾年之間連育三子無成,林氏寡婦積憂成疾,不幸離世,乖公與妻談論,我原姓李,何不改姓為李,事后一連育九男二女,第三代得十八孫,至第四代共得四百三十二個孫,因此而成高州三百里均為李姓,由于人丁既多,人才濟濟,出仕者尤多,而成高州地區望族,以后人稱乖為三百,意思是乖公一個傳三百里內的子孫。原來地名為高州三拓里。
        高州乖公年至七十四歲始生思鄉之念,思鄉之切,后由幼子長孫六人跟隨護送搭船回閩,時值炎夏,船至廣東汕尾,乖公偶因中暑,船上缺醫少藥不治身故,其幼子長孫就地埋葬于汕尾塢頭山腰,墓坐癸向丁兼子午。事后幼子長孫曾到淗江報喪,時淗江理事會經發動各柱派人前往吊唁。由于遠隔千里,往來斷續,歷史滄桑七百余年,特別解放以后,時局變化,兩地相距千里,失去聯絡,兩地互不聯系。

206

主题

3457

回帖

21

好友

黄金会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UID
7909
石币
2256 币
精华
0
在线时间
36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21
发表于 2010-3-2 21: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看得模模糊糊的
            

               My Qzon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