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7254|回复: 0

《梅氏日记》的启示——李天锡(华侨大学教授)

[复制链接]

58

主题

45

回帖

0

好友

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UID
9450
石币
108 币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2-26
发表于 2010-4-9 15: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清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自《梅氏日记》传入泉州的消息见报以后,有关报道接二连三,纷纷转载,百余家网站先后发布了有关消息,学术交流座谈会又紧接着召开。转眼之间,《梅氏日记》成了新闻媒体、学术界与有关人士关注的热点。我对郑成功研究甚感兴趣,比较关注,有幸得以阅读《梅氏日记》,后又应邀出席座谈会,参与交流研讨,听取了不少同行的意见,感触良多。我认为,《梅氏日记》的出现,至少可以给我们如下的启示:

    (一)应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驱荷复台,功劳盖世。对郑成功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举办了首次郑成功学术研讨会。接着,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也有很多次规模不同的学术研讨会召开。在成千上万的论著当中,大多不乏真知灼见。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某些论著面目依旧,似曾相识,90年代还在重复60年代、80年代人家已经讨论过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学术界的一种悲哀。它表明了郑成功研究的方法应该进行更新。有幸的是,由于郑成功的崇高历史地位是举世公认的,台湾与国外的学者也有人进行研究。同时台湾与相关国家也蕴藏着大量的郑成功史料。《梅氏日记》的出现就是很好的说明。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与台湾学者、外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多方面、多渠道地获取新史料,才能使郑成功研究走出困境。

    (二)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外国史料。外国有关郑成功的资料大多是出自外国人的手笔。由于立场不同,有些记载可能会有失偏颇。因此,我们在希望能让郑成功研究走出困境的时候,绝不能让郑成功研究走入歧途。如《梅氏日记》载:“我猜他(指郑成功)年约40岁,……嘴巴常常张开,嘴里有四五颗很长、磨得圆圆、间隔大大的牙齿。”我很怀疑,一个初次前往郑成功军营送信的荷方人员如何能观察得这样仔细?对郑成功,他又是这样描写:“他说话声音非常严厉,咆哮又激昂,说话时动作古怪,好像要用双手和双脚飞起来。”在未得到荷方答复时,“他开始击打双拳,跳动双脚,口吐白沫,狂怒不已,简直像个着了魔的人。”郑成功是秀才出身,应该是很注重仪表、讲究礼节的,怎么可能会“说话时动作古怪,好像要用双手和双脚飞起来”地手舞足蹈呢?即使是很生气时,大概也不至于“跳动双脚”、“口吐白沫”吧?因此,我不能不想到,菲力普·梅是站在郑成功的敌对立场上的,《日记》中对郑军大多是以“敌人”来表述的,对郑成功虽然大多称“国姓爷”,但也曾称他为“异{3}{3}者”。最后,他还希望荷兰人“能取回这美丽的岛屿”——台湾,“打败血腥的{3}者及其随从者”。这就不能不使我怀疑梅氏的记载是否带有偏见,甚至有意歪曲。然而,笔者提出这个问题,并不否认《梅氏日记》对于郑成功登陆时间等情况记述的重要史料价值。我想说的是,有些资料在尚属孤证的情况下,还是暂时避开它为好,猎奇取宠、一鸣惊人的浮躁作风在学术研究中是应该避免的。

    (三)努力发掘、认真辨识民间史料。要把郑成功研究引向深入,除了必须与台湾、外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以外,民间史料的发掘也是一条有效途径。郑成功是泉州人氏。他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闽南地区活动。闽南民间蕴藏着大量的郑成功史料应该是无可置疑的。郑成功原配夫人董氏与郑成功一日师黄愈受的族谱资料的发现即是例证。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史料在经过数百年流传、几代人传抄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人依自己的见解将其改动或补充,使其含有水分。笔者就不止在一个人提供的资料中发现类似情况。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辩识,去伪存真了。否定,应该要有充分的根据;肯定,应该与资料互为印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是科学的态度。然而,作为一些原始资料的拥有者,应该让原来的资料保持原有的面貌,不应该随便改动,因为最原始的资料才是最有价值的资料。当然,如果是为了追求某一热点(或迎合某种需要)而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地造出一种什么来,那就更不应该了。尤其是类似郑成功这样具有国际影响的人物,更是需要我们慎之又慎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