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5164|回复: 1

郑成功在“延平”抗清及封号由来初探

[复制链接]

58

主题

45

回帖

0

好友

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UID
9450
石币
108 币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2-26
发表于 2010-4-14 16: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清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张水源
     郑成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泉州南安石井人,十五岁补南安县廪生,二十一岁为南京国子监太学生,二十二岁回闽投入抗清斗争,直至收复台湾,驱走荷夷。其壮举万世景仰,人们尊称其“郑延平”、“延平郡王”、“延平王”和“开台圣王”。
    延平位于闽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元年(196)建县,是福建省最早建县的五县之一。延平之名最先出现在东晋太元四年(379),改南平县为延平县,元大德六年(1302)改南剑路为延平路(1369年改为延平府)到民国二年(1913),持续达612年,因此明清时延平影响也最大。1995年县级南平市改为延平区,南平地区撤地改市,辖延平、顺昌、邵武、光泽、建阳、武夷山、浦城、建瓯等十个县(市、区)。延平这个地名在沉默了80多年后又重回闽北首府故地。
    郑成功之所以封号“延平”,与他初为将时跟随隆武帝在延平(南平)抗清和作战史实相关。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继续南侵,到处焚掠屠杀,使人民无法忍受,{3}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四月扬州失陷,太学生郑森回闽。闰六月,明唐王朱聿键被郑芝龙兄弟、张肯堂和黄道周等拥立称帝于福州,改福建为福京,年号隆武,史称南明。隆武即位后,郑芝龙长子郑森入见,隆武帝“见其气宇不凡,忠诚英武,乃抚其背鼓励曰:‘惜吾无一女以配卿,卿可尽忠吾家,勿忘故’。因改其名成功,并赐姓朱,为御营中军都督,赐上方剑,仪同驸马”。(《中国历代战争史》卷十五)隆武帝在明末五王中,还有些气魄,且好学而通典故,多次欲亲征。为中兴明室,他于隆武元年(1645)“十一月,下诏亲征”(《南疆逸史》),“十二月发福州,驻建宁(今南平建瓯)”(《明史》卷一一八)。郑成功随隆武帝亲征,约十二月十五日,到延平,延平人民夹道欢迎,场面热烈。随后郑成功往返于延平、建瓯。二月,隆武帝欲西征往赣湘经延平时,“郑芝龙恐失去操纵政权的地位,赶紧煽动数万人遮道号呼,拥驾不得前,隆武不得已留驻延平”(《小腆纪年》卷十二),《南平县志》亦有隆武帝“二月移驻延平”之载。此后半年,隆武小朝廷治所在延平府城内龙山,军事战略要地的延平成为南明隆武政权的政治、军事中心,郑成功也因此在延平拉开其抗清复明斗争的序幕,郑成功军事指挥所设在有“八闽铜关”之誉的延平延寿楼,并在延平城乡招募兵员,在闽江的大洲岛,富屯溪的际洲岛等设军营水寨。
    隆武二年(1646)三月,“赐姓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隆武叹曰:■角也!封忠孝伯,赐上方剑,便宜行事,挂招讨大将军印”。(《台湾外纪》卷二)这“足见郑成功受封忠孝伯,招讨将军的地点是在延平。他所上的这个条陈,充分表出了他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卓越的天才,基本上奠定了他日后的抗清、驱荷诸斗争的精神”。(厦门郑成功纪念馆何丙仲《郑成功在南平抗清史实初探》)
    郑成功在南平(延平)抗清作战,史书亦有记载,《思文{3}》载:“敕国姓成功招致郑彩元帅”;四月,“著国姓,辅臣速约各镇鼓锐前进。铅山告急,必行兼顾,以巩崇关(武夷山境内)”;“新抚永安、沙县(原属延平府)山寇头目一万十三名……听国姓节制”等。台湾“三军大学”历时十六年编写的《中国历代战争史》卷十五其中的五幅图与郑成功军在延平相关,尤其是《郑成功初为将时作战经过图》和第九章第二节,十分清晰地记录了隆武元年(1646)正月至七月,郑成功在南平(延平)抗清作战史实。隆武二年正月初二日,清军自江西南攻福建邵武之西(光泽分水岭),初三日永胜伯郑彩弃甲曳兵而逃,隆武帝震怒,以郑彩丧师失地,革其职,命郑成功自延平(今福建南平)出兵西上,收拾郑彩余众,进守邵武西之分水岭。郑成功阻击清军成功,初战告捷后,负责闽赣交界的光泽杉关、铁牛关、分水关和武夷山崇关的防务重任,尽职尽责地巡关守卫福建。六月,仙霞岭守将郑鸿逵弃关西走,郑成功奉帝令移军北守仙霞岭。其父郑芝龙乃遣心腹蔡辅往浦城劝成功撤兵,成功厉责:“速请太师,急发饷济军,慎勿以封疆付一掷也”。后又数次催饷,因郑芝龙将降清,故断其粮饷,军中乞食,逃散日众,成功不得已撤回延平。八月中旬,清军沿仙霞关入闽后,成功在延平“旋入见隆武帝,跪奏曰‘臣父臣叔皆不测,陛下宜自以为计’。隆武帝遂亲征欲西入赣,成功辞君赴金门”(《中国历代战争史》),隆武帝“八月二十一日,出延平”(《台湾外纪》)。二十二日,清军兵临延平城下,延平知府王士和缢死捐国。“二十三日,贝勒至延平”(《台湾外纪》),延城失陷。笔者认为,也许有这种可能,身为御营中军都督的郑成功此时由延平城护送隆武帝经茫荡山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绕筠竹坪白云寺去宝珠在峡阳附近与帝分别。然后,隆武帝从顺昌、将乐下汀州后被执。郑成功率领在延平际洲岛军营的军队沿富屯溪而下,在延城附近猝遇清军,“交锋不利,率师南下。”八月二十五日,郑成功遇到从惠安经福州沿闽江准备到延平投奔隆武帝的南明大臣王忠孝,郑成功告之,“上已先四日行,剑南(延平)皆北骑,公将安之?”(《惠安王忠孝全集》)。王忠孝痛哭流涕,郑成功紧握其手,遥望虏尘滚滚的延平山城说:“哭无益也!吾叔侄在,且为后图!”(《南疆绎史》)王忠孝深为胸怀大志,忠孝报国的郑成功而感动,赋诗明志,表示要“毁家振一旅,同仇修矛戟”!(《惠安王忠孝全集》)其后与郑成功携手在闽南抗清并收复台湾。
    郑成功随隆武帝朱聿键出征延平至离开,此期,清军压境,掌握实权的郑芝龙出卖福建,忠臣黄道周死,张肯堂去,百宫欲降清,深受儒家忠君报国思想影响的郑成功,在延平(南平)八个多月,闽北八县留下足迹,他“出淤泥而不染”,临危受命,立志报国,初展雄才,谱写了南明第一人郑成功的第一首悲壮之歌,奠定了他反抗民族压迫、收复台湾的坚实基础。
    郑成功离开闽北延平后,在闽南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反清,南征北战,威震清军。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于永历三年至十二年,先后封郑成功为“延平公”、“延平郡王”、“延平王”。可以说,因郑成功初出茅庐展现才华于延平,抗清复明事业开始于延平,而隆武帝曾移跸延平,始封郑成功忠孝伯爵位和招讨将军也在延平,为激励明将抗清复明,所以永历帝溯其来源特用“延平”这个地名驰封郑成功;还可以说,因为郑成功举义旗抗清所在的安平、南澳、中左所(思明州,今厦门)等地,当时建制级别不如“府”级的延平,而古代封爵又常与建制级别有关,因而永历帝以“延平”这一八闽重镇地名为郑成功封号。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茫荡山风景区管委会)

206

主题

3457

回帖

21

好友

黄金会员

Rank: 12Rank: 12Rank: 12

UID
7909
石币
2256 币
精华
0
在线时间
36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21
发表于 2010-4-14 18: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额   传说中的沙发 、
            

               My Qzon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