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7495|回复: 1

六、重归大海

[复制链接]

18

主题

2

回帖

0

好友

新手上路

Rank: 4

UID
20655
石币
135 币
精华
3
在线时间
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1
发表于 2014-8-6 09: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六、重归大海
          变故接踵而至,郑成功悲愤交集。赐他国姓的隆武帝被捕后自杀了;给他人生启迪的恩师钱谦益弃节投清了;给他生命的父亲郑芝龙也率兵降清了;而最让郑成功不堪忍耐的是母亲田川氏的惨死,1646年11月,清兵为断郑芝龙归退之路,偷袭了安海镇,攻进了郑家府邸,到处烧杀淫虐,在一片浓烟滚滚的混乱中,从日本回到安海与郑成功团聚不到一年的母亲,因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厄运接踵而来,郑成功知道靠读书出人头地的路是走不下去了。于是,他来到了少年读书的南安文庙,那是他构筑“由儒入仕”最初梦想的地方,他在文庙魁星阁前的旷野上焚烧了那身象征学子的儒衣青巾。郑成功应该是含泪焚毁那身青衣的,虽然十分不舍,却也毅然决然,投笔从戒毕竟是儒子最无可奈何的事。然后,郑成功率众扛起“反清复明”的义旗,开始走上反清复明的道路。焚青衣是郑成功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随着那缕青烟袅袅而逝,郑成功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或许,郑成功比他父亲更了解大海的秉性。石井郑氏家族世代以海为家,并靠大海的恩赐开辟了一片广阔的海疆,郑成功就是在海滩上降生的,他一出生就赋有大海的性格。他知道,要成大事必靠大海,他必须重归大海。所以,走出南安文庙后郑成功就率领一班人马,乘船到石井出海口对面的金门岛驻扎下来,并举着“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旗帜誓师反清,四处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的旧部,很快便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之后率兵打海澄、攻同安、围漳州,让初入闽南的清兵顾此失彼。郑成功的“反清复明”的壮举,让在广东肇庆称帝的南明永历帝又看到了曙光,1649年,永历册封郑成功为延平王,郑成功也因此改奉永历为正朔,“延平郡王”的尊称由此叫开。1650年,郑成功攻占厦门,并以大海为屏障,把厦门、金门两岛作为根据地。随之,郑成功的大军征战闽粤一带。1653年,取得海澄大捷,1655年四月,在石井外海率水师大败清军,又在海门港歼敌四万余人,取得厦门战役的胜利,再次夺回了东南沿海的控海权。或许,大海给予郑成功特别的恩惠,自起兵十年来,郑成功几次大捷都是在海上赢来的。这既得益于郑成功对大海的了解,也得益于郑成功对大海的经营。郑芝龙撒手北去后,郑成功接继了郑家雄厚的海商事业,他继续实行“通洋裕国”的策略,致力兴贩东西两洋,“以独揽通洋之利也”;同时还深入内陆广设商行,通过海上贸易累积大量资金作为经济后盾以支持他的反清大业。
      1659年,郑成功率十万水陆大军开始第二次北伐,郑军入长江,破瓜州,克镇江,逼南京,震动东南,威慑清廷。他的那首《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写道:“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誓死灭清和恢复明室的必胜信心。那时,郑成功兵临南京城下,战局一片大好,有长江气吞山河之势,这应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高潮。然而,因为轻敌,战局急转而下,反清大业受到挫折,郑成功不得不班师退回厦门。
     满清旗人贯于马上打天下,而郑氏水师则善于海上闯世界。对于清廷来说,那大海就是横亘在心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所以畏海情绪日重。郑成功早就看到了清廷的软肋,所以扬长避短把战略重点转移海上。永历十五年(1661年)四月,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人、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渡海进攻台湾。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随之围攻“热兰遮城”。1662年1月,荷兰大员长官揆一终于献城出降,被荷夷“红毛”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岛终列入中国版图,此举阴错阳差地成就了郑成功一生最为辉煌的功绩。“热兰遮城”是荷兰入侵台湾后在台江内海西南边建成的一个城堡,并以荷兰战舰“热兰遮”为名,目的想在台湾打造一艘永不沉没的战舰。经过数月围攻,郑成功攻陷“热兰遮城”后,就把这一带有浓烈侵略色彩的城堡改名为“安平城”,把城外的港口改称为“安平港”,以此遥寄对海峡对岸那处被焚家园的哀思。接着又把指挥中心设在安平城,并另辟一城门,取名为“桔秩”。桔秩是西周时期郑国都城的一个城门,取名“桔秩”,是不是在纪念郑氏远祖郑桓公的丰功伟绩,也借此寄望郑氏政权在台湾能够长治久安?
     然而,事与愿违。1662年初,也就是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令郑成功痛心疾首的事。本是郑成功部下的大将黄梧不仅向清廷献出漳州城投降,还献出丧尽天良的“平贼五策”,也就是所谓的“禁海迁界”令:即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坚壁清野”,以此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来源;焚毁沿海一切船只,便民众“寸板不许下水”;以郑芝龙“怙恶不悛,包藏异志,照谋叛律族诛”之名,把郑家共十一口诛杀于北京柴市口;捣毁石井郑氏祖坟,焚烧石井郑氏宗祠,从情感上摧毁郑成功的意志;强制迁移郑家族人到边远分垦荒地,以此削减郑氏家族的力量。郑成功接连听闻这些消息,怒气攻心,积劳成疾。五月初八日,郑成功在将士搀扶下登上安平古堡的点将台,此时海雾迷惘,涛声如泣,恍惚间所有的悲情往事又涌上心头,他北望海峡悲叹:“自国家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六年。今日屏迹遐荒,遽捐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后以两手抓其面而逝,享年三十有九。临终之时,郑成功仍不忘对隆武帝的那一声承诺。

0

主题

1

回帖

0

好友

新人

Rank: 2

UID
78946
石币
3 币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1-16
发表于 2015-1-16 15: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谁谁谁谁谁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