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10582|回复: 0

郑成功:扛义旗凛然孤忠志 逐荷夷辟建万世功

[复制链接]

1783

主题

2866

回帖

51

好友

管理员

站长

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Rank: 28

UID
1
石币
16449 币
精华
4
在线时间
163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23
发表于 2024-3-10 09: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郑成功,幼名福松,又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泉州南安市石井镇人。明清之际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收复并建设台湾,成就旷世功业。康熙帝在其去世之后亲书挽联,以表敬重。


通过这个视频

来看看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人生轨迹

(视频来源:地图会说话 仅供参考)


092737tumxokxkao2yunyc.jpeg

郑成功纪念馆(陈小阳 摄)



郑成功的一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东南抗清,扛起南明半壁江山;驱除荷虏,收复宝岛台湾;通洋裕国,建设“郑氏海商集团”,一度成为东南沿海的海上霸主……说他是赤胆忠心的铁血将军,或是收复失地的讨虏功臣,抑或是精通海贸的商业奇才,皆不足以概括其奇幻瑰丽的一生。于今,郑成功的精神已融入闽南精魄之中,无惧危难、拼搏济世的壮志凌云更是百代相承。




初露锋芒:聪颖好学 受赐国姓


明永历十五年四月初一(1661年4月30日),晨光熹微之时,一支军队乘着海上大潮,强渡鹿耳门天险,悄悄登陆台湾本岛。虽刚遭遇风暴和粮荒,但此刻,这支军队如初升的朝阳般,充满了“坚冰可蹈”的锐气。这便是郑成功所率领的郑家军。很快,驻守台湾岛上的荷兰总督揆一便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在发现郑军“神兵天降”后,他急遣荷兰军队迎战。可让他预料不到的是,在接下来9个多月的战斗里,这支虎狼之师对荷军发动多重打击,并将他们赶至绝境。感到求救无援、孤城难守的揆一,无奈之下乖乖签订投降条约撤离台湾。这一天,距离荷兰占据台湾岛,已过去整整38年之久。郑成功创下驱荷复台的历史功绩,是中华民族无可非议的民族英雄。正处在明末清初政权更迭的旋涡之下,是什么驱使郑成功跨上东征台湾的险途,成为万民景仰的英雄,让我们回到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一起走近这位彪炳史册的英杰。

据《清史稿·郑成功传》载:“郑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明代《郑氏族谱》又载:“(石井郑氏)十二世,飞黄公(郑芝龙)第一子,讳森,字明俨。”有一个身为东南“海王”的父亲,郑成功在童年时期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的渊源。明天启三年(1623年)五月,父亲郑芝龙押货到日本,在此与日本女子平户田川氏结婚。明天启四年(1624年),田川氏于日本肥前平户的川内浦千里滨(今日本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海边一块平坦巨石分娩,诞下一名男婴,取名福松,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郑成功。明崇祯三年(1630年),郑成功回故乡晋江安平(今安海镇)读书,并被取名“森”。

郑成功从小便聪颖好学,文思敏捷,有识之士“皆异口同声赞许,预料必成大器”。郑成功8岁通晓四书五经,10岁能写八股文,15岁考中南安县秀才,21岁进入南京国子监读书,在对儒学的研读中树立了忠君爱国的思想。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关,攻克北京。次年五月,清兵攻入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同年六月,明唐王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八月,郑成功跟随父亲郑芝龙觐见隆武帝。隆武帝见郑成功气宇非凡,言语明朗,大为赞赏:“恨朕无女妻卿。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赐其朱姓,更名“成功”。自此,郑成功便有了“国姓爷”之称。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局势危急。隆武帝看重郑成功的军事天赋,封郑成功为“忠孝伯”,拜御营中军都督,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至此,郑成功亲履戎行,开始从事军事指挥活动。此后数年内,郑成功展现出极高的军事指挥水平,被明永历帝加封为威远侯、漳国公、延平王。




忠君报国:焚衣明志 兴旗抗清

092737r4dzt5wljjlb4kkl.jpeg

在福建石井郑成功纪念馆中珍藏着描绘郑成功降服荷寇收复台湾的画卷(来源:泉州网)



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清军入闽,隆武帝于汀州被俘,绝食而亡。郑芝龙径自率部返回安平,决定向清军投降,郑成功苦谏不成。同年十一月,郑芝龙将北上福州降清,郑成功修书与父决裂。月末,清军进劫安平,大肆抢劫淫掠,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不堪受辱自杀。郑成功愤父降敌,痛母惨死,家破国亡之际,他决然地前往南安文庙焚烧自己所穿儒衣青巾,写下《焚衣词》以明志:“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服,惟先师昭鉴。”至此投笔从戎,决意起兵抗清。“郑成功焚青衣处”于1961年6月列为泉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永历二年(1648年)五月,苏观生、林察从广东到福建见郑成功,详细叙述了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位的情景,此时距隆武帝驾崩已近两年之久。郑成功随即激动道:“吾有君矣!”设下香案,朝南而拜,其爱国忠君的赤子之心可见一斑。

为反清复明,郑成功一生中进行了不计其数的战斗。他早年在闽地进行了数年的招兵、操练和征战。永历五年(1651年),在陆续收编郑彩、郑联和郑鸿逵等人的兵马后,郑成功终于完全将郑氏军团纳于麾下。以厦门、金门为抗清基地,永历十一年(1657年)起,郑成功率军北上,数次辗转,陆续收复江浙“四府三州二十二县”。直至永历十三年(1659年)七月,郑军包围南京,呈现出光复东南半壁之势。可惜南京一战中郑成功中了敌人的缓兵之计,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居厦门。但毋庸置疑的是,郑成功在其征战过程中显露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水平和决策制胜的能力,这也保证了后来的复台战役中,郑军拥有一位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的军事家。




旷古奇功:驱除荷虏 收复台湾

092738ss54b63js4kqb044.jpeg

郑成功与郑家军曾叱咤东南海疆(来源:泉州网)



“中国的民族英雄可分为两类……所谓狭义的民族英雄,指的是反抗民族压迫的英雄。所谓广义的民族英雄,指的是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郑成功既反抗民族压迫,又反抗外来侵略,是个‘双料英雄’。”泉州市郑成功研究会会长郑栋梁是这样评价郑成功的,“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无可争议的杰出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个光辉典范。”郑成功不仅大义抗清,还率领军队驱荷复台,为中华民族立下千古奇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郑成功就曾向隆武帝上疏进谏:“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这四条抗清复国的对策即著名的“延平条陈”。条陈的核心是最后一句——“通洋裕国”,即面向海洋,发展海商,捍卫海权,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也揭示了他后来复台之举的意图之一,即开辟新的抗清基地,开展海上贸易,为反清复明提供经济基础。至永历十一年(1657年),郑成功的军队已经有约18万人。而维系这样的一支军队显然需要巨额的开支,郑成功大力发展海洋贸易,将商贸所得充作兵饷,海上贸易范围覆盖了日本、暹罗、广南、交趾、巴林邦、马尼拉等地,贸易对象涉及日本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及东南亚各国商人,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民族海洋事业的发展。

永历十三年(1659年),郑成功北伐南京失利后退守厦门。然而,仅凭厦金基地,恐怕难以抵御清廷的进攻,恰在此时,郑芝龙的旧部何斌从台湾偷渡至厦门,向郑成功献出台湾地图,为进攻 台湾扫清一大障碍。又恰逢清顺治皇帝猝死,清朝围剿松懈,郑成功便下定决心抓住时机,东征台湾。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带领大军约25000人、舰船400余艘集结海上。但东征之行并非一路坦途。郑栋梁在其著述《一代英雄郑成功》中表示,郑成功东征台湾,主要历经了三重难关:渡海登台、历经两场海战、历经三场陆战。横跨160海里、有“黑水沟”之称的台湾海峡,与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拥有世界一流海军舰队的荷兰殖民者对战,东征台湾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险。然而,郑军凭借“火攻战术”“狼群战术”等高明的对战策略和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精神,在台湾岛上杀出了一条血路。永历十六年(1662年),荷兰终于签订投降书,结束对台湾的占领。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提笔写下《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其拳拳爱国之心及不畏艰险、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在这寥寥数语间展露无遗。



092738v1fbwtwtwg5fzo5t.jpeg

1982年,郑成功墓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源:泉州网)



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1662年6月23日),收复台湾不久后,郑成功不幸病故,一代英雄猝然长逝。康熙帝为其赐挽联曰:“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高度赞扬了郑成功忠肝义胆、保家卫国的一生。




闽台信仰:精神沃土 激励后进


今岁,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泉州市区,几乎都能一眼望见大坪山上骑着骏马、遥望海波的巨型郑成功塑像。2004年,郑成功塑像在此落成。随郑成功塑像目光的方向望去,宝岛台湾隔海相望。300多年后的今天,望着马上的郑成功,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他心系祖国海疆的焦灼和期盼之情,仿佛下一刻就要策马腾空,率军冲向敌阵。郑成功所代表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不断激励着闽南人奋勇前行。



092738es61g0g23g3gru3g.jpeg

石井延平郡王祠(来源:泉州网)



郑成功还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如今在泉州各处都能见到人们缅怀郑成功的身影。1962年,郑成功纪念馆于郑成功故里南安石井镇设立,展出各种文物、资料、雕塑等,石碑、书籍等物镌刻下了英雄的丰功伟业。1982年,南安郑成功墓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岸人民不时前来祭拜、缅怀这位英雄。1996年,石井延平郡王祠被公布为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位于泉州南安的水师寨、铳城楼、海上视师石刻、国姓井、郑成功碑林等与郑成功相关的历史遗迹在社会各界的保护下亦焕发光彩。在台湾,民众尊称郑成功为“开台圣王”。郑成功收复台湾,带动了闽南人向台湾移民,有力地推动了闽南方言、民俗、信仰等闽南文化在台传播,促进了海峡两岸文化的融合发展,也印证了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



092738qtm3nvsbdv86nuj3.jpeg

南安水头建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文化中心”(来源:泉州网)



郑成功“收复台湾,大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腹地;加强与日本、菲律宾等国的贸易关系,扩展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建立一支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切实保障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胡沧泽先生肯定了郑成功对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在“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郑成功的海洋精神和成功经验,也将成为泉州人民不断汲取的重要精神财富。

在泉州大坪山郑成功公园的牌坊上,正反面分别刻着一副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赤手曾扶明日月;丹心犹照汉乾坤。”这两副对联对郑成功的历史功绩作出了生动的评价。如今,郑成功所代表的精忠爱国、拼搏济世、求新求变、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涵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已成闽台两岸同胞共有的文化基因,深深扎根于民众的精神沃土之中,并将世代传承下去。





THE END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泉州网
视频来源:地图会说话 仅供参考
编辑:李丽娟
一审:李丽娟 二审:郑培群 三审:黄小燕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今日石井」,搜索「jinrishijing」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努力打造石井最大网络休闲平台!

使用石井论坛APP更方便、关注石井论坛、石井人才网、石井生活微信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