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2856|回复: 0

《鄭成功收復台灣古今談》第二集:縱橫滄海強軍力

[复制链接]

8730

主题

2851

回帖

16

好友

爱心天使

版主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UID
21381
石币
28645 币
精华
39
在线时间
21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4
发表于 2012-8-19 10: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鄭成功訓練水師的廈門鼓浪嶼龍頭山寨遺址
  
    鄭成功收復台灣時使用的火炮廈門鼓浪嶼日光岩上龍頭山寨寨門舊址,這是幾百年前的原物。
    記者:這個龍頭山寨遺址,是跟鄭成功有關係的是嗎?
    廈門鄭成功紀念館宣教部主任徐翠紅:是,當時大約在1647年初的時候,召集了他的第一批軍隊,到我們現在的日光岩,這個龍頭山寨,就是他的屯兵的遺址。我們沿著這個小徑上去就可以看到了……



   您現在聽到的是記者穆亮龍在廈門鼓浪嶼日光岩上探訪鄭成功屯兵遺址的錄音。給記者引路的是廈門鄭成功紀念館宣教部主任徐翠紅女士。據徐翠紅介紹,龍頭山寨是鄭成功在廈門最早建立的屯兵山寨。1647年,鄭成功招募數千人在這裡紮營練兵。依山傍水而建的古老寨門和城墻告訴世人,這裡就是鄭成功復台水師的發源地。
    徐翠紅:「因為鄭成功的軍隊中間水師比較重要,很多的屯兵的遺址都是離海不是特別遠,並且都是要選擇這種險要的地勢下,易守難攻的這個地方。像鼓浪嶼這個小島,當時還沒有多少人居住。當時是泥濘之地,我們又看到這種懸崖峭壁,加一段城墻,依山而建,寨門這麼小,這個寨門是高1.74米,寬0.74米,屬於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樣一個情況。」
    繞過龍頭山寨,可以看到一塊巨大的石頭,高15米,寬6米,坐南朝北,與廈門島隔鷺江相望。巨石上端平坦,下方刻有「閩海雄風」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這塊巨石就是當年鄭成功操練水師的「水操台遺址」。
   徐翠紅:「鄭成功就是站在這塊巨石上指揮他的水師,在鷺江海面上訓練。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鄭成功那個時候,指揮水師,一方面是説他指揮若定,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出水師,即使初期也有一種遨遊于海上的這種恢宏的場面了,已經出現了這種氣勢。」




廈門鄭成功紀念館館長陳洋
    龍頭山寨和水操台遺址如今都屬廈門鄭成功紀念館管理。館長陳洋告訴記者,鄭成功的部隊分為水陸兩師,但鋻於沿海作戰的特點,鄭成功要求陸師官兵也能隨時登船,可以海上破敵,對水師要求自然更加嚴格。
    廈門鄭成功紀念館館長陳洋:「他特別注重水師的訓練。實際上水師訓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我們是在大海,大海風浪大。鄭成功不僅能夠很流利地在海上活動,還可以非常迅速的指揮作戰,有一個技術上的要求,就是赤腳。很多士卒都是赤腳,不穿鞋的。船上一個是很滑,第二是有風浪的情況下,你穿鞋子很難站穩的,赤腳可以用腳趾抓,這個試一下就明白了。」
    陳館長説,鄭成功注重操陣練兵,常常親臨督戰。當時水師作戰武器以火器為主,為此,鄭成功發明了專供海上作戰的火器,這種火器在他日後收復台灣的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鄭成功收復台灣使用的西式火炮



鄭成功收復台灣使用的火炮
    陳洋:「鄭成功非常注重火器,他知道海上作戰火器是第一位的。他是小船配備幾把銃,有的是八把,十六把。這個銃是比較小的,但是銃是非常好用的,它是輕武器。這個銃船因為輕小,行駛速度快,然後打出去是霰彈,比如説裏面有鐵釘、石塊、鐵子等等。當它爆炸以後,這個鐵釘的範圍是很大的、很廣的,傷人雖不能説很重,但是很厲害的,這個對於近戰是很有用的。」
    1661年初,鄭成功力排眾議,決定以廈門和金門為基地,揮師東征,收復台灣。在廈門鄭成功紀念館展廳裏,懸挂著一幅《鄭成功收復台灣圖》。圖上清楚地標明了鄭成功率艦隊從金門料羅灣出發、渡海和登陸台灣的路線。陳洋館長介紹説,當時鄭成功在出兵時間和路線選擇上佔盡了天時、地利。
    陳洋:「那是在1661年,他利用了我們的農曆三四月間,海水會漲潮,而且漲的特別大,一個天文大潮,這是我們閩南都知道的。所以鄭成功在農曆的三月十八號,從金門料羅灣候風候了幾天以後,才從金門料羅灣開船起帆到澎湖,這樣一晝夜的時間到澎湖,然後在澎湖又歇息了,碰上颱風。四月初一日,就是天文大潮。鄭成功在三月三十日晚上堅決要求出兵,那天還是風浪很大,利用四月初一日的大潮,通過鹿耳門港。因為這個鹿耳門港是荷蘭人不設防的,荷蘭人完全沒有想到這個港道能通行大船的。」
    當時從福建進入台灣有南北兩條海上航道,南航道是可通行大船的深水大港,荷蘭守軍有重炮把守,鄭軍艦隊難以靠近。北航道口窄水淺,平日只能通行小船,荷蘭人放鬆警惕,並未派兵把守。鄭成功率領的首批赴台大軍25000人、400余艘戰船出人意料地利用漲潮時機通過了北航道的鹿耳門港,進入台江內海與荷蘭戰艦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海戰。當年,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海上實力非常強大。在廈門鄭成功紀念館收藏的一幅巨型油畫前,徐翠紅女士向記者介紹了雙方艦隻和火炮的差異。
    徐翠紅:「我們看這一幅大型的油畫,就是台海激戰的一個場景。首先你看船,荷蘭人是甲板船,有一二三四五,五道桅桿,有兩排的炮口。在當時有明確的史料記載,這個甲板船的船體和船型是當時鄭成功最大的戰船的船體的三倍多,接近四倍。就可以看出在船這個裝備上,雙方是有非常大的差別。看這個火器,大炮也看得出來,我們這麼大一艘船,我們只看到一門大炮。有專家考證,鄭成功最大的指揮戰船上只能放兩門大型的紅夷炮。這個炮沒有辦法像它那樣在後方有一個炮座,可以稍微的轉動一下角度,可以控制一下方向,鄭成功的這種大炮只能夠是通過我們的船體的移動來控制方向。」



廈門鼓浪嶼日光岩水操台舊址「閩海雄風」巨石,當年鄭成功曾站在這塊巨石上操練水師。
廈門鼓浪嶼日光岩龍頭山寨舊址中,巨石上的坑槽是搭建帳篷用的。
    面對荷蘭人高大堅固的戰船和精良的火炮,鄭成功水師平日訓練的靈活作戰方式派上了用場。陳洋館長介紹説,當時,鄭成功利用數量上的優勢,選擇了小船圍攻加火攻的作戰方式。
    陳洋:「他最後跟荷蘭人拼鬥的戰術,用了很多很多的小船,以眾抵寡,載著引火的東西靠近了,然後燒,這個也很不容易。你説燒,這麼好的木材你怎麼燒,這個還泡在水上,你説你點火怎麼燒這個船。一定要爬上去,用鐵索拋上去以後,拉住前桅,就是前桅的帆布,把船帆燒掉。所以鄭成功這樣的戰鬥是非常慘烈的,他要犧牲的,比如説他十個人要犧牲八九個人,才成功地爬上一個人去燒這個東西。幾個人掩護,一個人拿著火把上去燒。」
    台江海面激戰中,在鄭軍勇猛的攻擊下,荷蘭人的兩艘主戰艦一艘被擊沉、一艘被擊退。鄭軍開始圍攻荷蘭人在台灣的重要據點——赤嵌城,並且在當地台灣百姓幫助下切斷了赤嵌城的水源。三天后,赤嵌城內的荷軍獻城投降。多年從事鄭成功研究的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鄧孔昭介紹説,當時荷蘭人在台灣有兩座城堡,除赤嵌城外,還有一座台灣城,荷蘭人稱「熱蘭遮城」,是荷蘭人在台灣的統治中心。面對城高炮多、守備完善的台灣城,鄭成功仍然採用了最擅長的圍攻方式。

廈門大學鄧孔昭教授(右一)在演武亭遺址前接受記者採訪
    鄧孔昭:「鄭成功在打台灣的時候,沒有一直用強攻的方式,他如果用強攻的方式當然也可以打下台灣,因為當時荷蘭人在台灣留下的軍隊不是很多,但是會損失很慘重。他打台灣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採取用圍攻,首先是圍的辦法,然後配合一些攻勢,用這樣的辦法去打仗。當時最主要的據點是熱蘭遮城,他當時去採取圍困,圍困以後也打過幾場仗,最後荷蘭人整整被圍睏了九個月,荷蘭人最後是堅持不下去了。城裏那些人被長期圍困之後,很多人生病了,得了敗血症,有些人就跑出來投降了。到最後鄭成功在1662年的1月份強攻了一次之後,那城裏的守軍荷蘭人心裏完全的崩潰了。後來就投降了,簽訂投降協議了。」
    1662年2月1號,荷蘭殖民者簽字投降,結束了對台灣38年的侵佔。多年研究台灣史的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館長楊彥傑分析説,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是當年荷蘭人侵佔台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館長楊彥傑:「荷蘭殖民者當時佔領台灣,主要是用這個地方來作為它的商業殖民據點,他在台灣就可以很輕易的收購到中國大陸來的絲綢、石器、砂糖等等這些當時最重要的國際貿易商品。可以通過台灣這個點,採集完了以後,往北送到日本,往南送到東南亞到歐洲去。回過頭來又可以把東南亞的香料等等這些通過這麼一個商業據點,又把它給銷到中國大陸。它是一個很重要的點。」
    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之後,台灣這個36000平方公里的海島並非從此平安無事。222年後的1884年,剛剛在越南戰場取得勝利的法國,很快把戰火擴大到了中國東南沿海。1884年8月5號,法國軍艦炮轟基隆,台灣再次成為外國侵略者的首要目標。
    楊彥傑:「法國跟當時的清政府交戰,台灣海峽首當其衝,還是因為它的戰略地位。那個時候基隆有煤礦,煤礦是當時軍艦需要的一個很重要的原料,所以一開始就打北部的基隆那一塊。然後在大陸這邊,就打馬尾船政局,那個時候也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的一處軍事工業要地,就是造軍艦的,接著控制整個台灣海峽。」
    10年後,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第二年,中國戰敗。那場戰爭雖然一直在遼東半島附近進行,但在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中,除遼東半島之外,日本人還明確提出要割讓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楊彥傑認為,日本侵略者覬覦台灣,同樣是因為台灣永遠無法改變的獨特戰略位置。
    楊彥傑:「當然日本人盯著台灣是它整個野心的一部分,有一個南進政策,台灣是通往東南亞的一個跳板,所以是肯定盯著台灣的,準備再往前走的。在歷史上台灣跟外國殖民者有過關聯,跟它的地位有密切的關係。美國人把它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佔領這個地方可以扼制台灣海峽,台灣海峽又是往北往南的一條交通要道,這個戰略地位非常的重要。」
    回顧鄭成功收復台灣350年來的歷史變遷,楊彥傑館長向記者表達了一番感慨。楊館長説,350年前鄭成功率大軍從大陸出發,在台灣民眾配合下收復了台灣,67年前兩岸同胞再次並肩作戰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實現了台灣光復,歷史的經驗應該帶給今天一些啟示。
    楊彥傑:「這一段歷史確實讓中國人感到自豪,也感到十分珍惜,值得借鑒。當時台灣兩次被佔領,又兩次被收復,鄭成功收復台灣,然後後來通過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我們光復了台灣,確實台灣的命運跟祖國大陸的命運都是緊密相連的。兩岸同胞並肩作戰,攜手同心,一定是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結果,從歷史經驗上看是很清楚的。我們現在講兩岸和平發展,講經濟的緊密聯絡,文化的密切交流,其實到最後也還是包括我們軍事上的合作,攜手解決一些政治難題,最後來達到祖國的統一,這樣台灣才是最安全的。」
    當然,兩岸幾十年敵對的心結並非朝夕間可以完全打開。廈門大學台海軍事研究中心副教授陳先才建議,現階段兩岸在一些具體的安全合作中逐步培植軍事互信,不失為一條可行的路徑。
    廈門大學台海軍事研究中心副教授陳先才:「比如説我們以南海為例,南海周邊的國家,對南海資源的這種野心越來越膨脹,現在台灣是佔領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太平島,它自己也沒有辦法獨善其身。最近我看到過3月份越南軍艦就侵犯過太平島,而且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的守軍還有點驚恐。而太平島和距離中國大陸佔據的永興島,這兩個島是整個南海主島中最大的島嶼,他們兩者之間只是相差410海裏,所以如果雙方合作,對於台灣太平島的駐軍安全,對台灣是很有意義的。」


廈門大學內演武亭遺址
  蔡廷鍇在廈門鼓浪嶼日光岩龍頭山寨舊址題詞
蔡元培在廈門鼓浪嶼龍頭山寨遺址題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