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厝 埠:在许氏祖祠前。历史上一度为集贸市场,墟场场所大,各乡贸易,汇集于此交易,生意火爆。
许 厝 潭:该潭为聚流汇通之处,因处许厝埠外得名。
黑 大 门:位于许厝埔东侧。
八 间 头:位于许厝埔西侧,其处有店八间,自成行列,系许姓人家祖业。
蔡 田 宅:前是蔡家祖祠地,竖有旗杆石。
水 关:位于西街,沟渠甚大,面盖石板,其上建有房屋。
东 西 街:石井街道,东西并列,建有各异各式经营店铺。
十 字 街:又称下街。顶街下街东街西街纵横成一“十”字。故又名十字街。
靖 海 门:位于石井下街之隘门楣上,是明代铳城的一部分,隘门右侧立平寇碑记。。
拜 亭 口:即石井伍氏家庙前之拜亭。
伍厝溪口:溪水都从水关流出,因在伍家地界,故称伍厝溪口。
三坎店口:位于石井伍厝宗祠,许厝埔北面,地近十字街,西南方向,历代设豆腐店于此。
中 宪 第:又称大厝内,对外称“九十九间”(实际内有房间112间),核计五进三廊及梳妆楼。历经三代才建成。
绣 阁 巷:在石井西街顶。
四 孔 井:在顶街烟楼宫口,井有石盖厚约一尺多,上穿凿四孔可以同时供四个人取水。
仙 公 楼: 位于东角码头下,铳城之门楼,高不到三尺,有好事者塑仙像于其上,故称仙公楼。
铳 城:位于东角码头下,明代抗倭名将俞大酋所建,用于抵抗倭寇,至今遗址尚存。
鹊 巢:该处壁立数仞。好像用杂石堆垒而上,所以称为鹊巢。
丐 桌:鹊巢半壁上有石伸出,长四五尺,宽约两尺多。因为有乞丐在此吃饭的原因,人称它为丐桌。
相 公 泉:相公泉不知何许人。一日至此遇渴。忽在鹊巢下凹处,状如石臼,泉清且甘,海潮不能淹没,多取来泡茶品茗,称为相公泉。
庵 下:石井东角有菩萨庙叫东庵古刹。其地北临鳌海。南接烟楼下游景色清幽。古今名人多在此吟咏。
鳌 山 石:位于鳌峰。石头形状似鳌形,称五石山,绝顶五块石头形如笔架,又称笔架山。以鳌石山称谓为最著名。
猴 洞:位于烟楼山。洞中树木阴阴,空气清幽。自古就称为猴洞。
打 鼓 石:位于烟楼山,过猴洞东畔有石一片横卧地上。上下欹斜。用拳石击打,声音响亮,好像打鼓发出的声音所以得名打鼓石。
纱 帽 石:位于烟楼山,由打鼓石逶迤向东南方向形成天然拳石,围成形状如乌纱帽。
烟 楼 山:山不太高。山顶有烟楼王墓。每年三月廿六诞辰,各乡善男信女多备庶馐果品,为烟楼王祝寿诞。
上 宅 棚:位于李氏宗祠附近。上宅前自成一村。因遭兵乱,乡人都流离失所,现仅存废址荒邱耳。
三 板 桥:位于西角。排水溪上架三块石板,长数丈,厚约两尺多。构造精妙像鲤城外之三友石,过去每逢晴天,邻妇女多在此洗衣。
暗 房 坑:坑中光线绝少,人迹罕至,自古得名。
下 溪 坑:地位于流水下游,为众水汇涌的地方,水流经一次则下溪坑受一番腐蚀。
迎 春 门:位于西角,关帝庙过东有一巷。门上的匾额题“迎春门”。
海上视师:位于西角西安寺东面,在井亭宫外石坪上。为仿朱熹笔迹所刻石刻。
白鹤饮泉:位于西角,井亭宫后,海岸上一小山丘,远观近视,恰如白鹤饮泉。
节 孝 坊:瀛洲(金门)洪氏妇女嫁入中宪第,几个月后,其丈夫经商所乘商船沉海溺亡,她侍奉公婆终身未再婚,立节孝坊表彰。
鲤鱼吐珠:位于西角海域,与白鹤饮泉相连续。因有麟石累积,恰似骊龙颔下珠,从石空中露出气象和鲤鱼吐珠一样。
双 龟 石:在石井江口与五马石相对峙处,先辈文人称为河图洛书。
中 石:在节孝坊以西盐邱以东即石井后店两村交界处。
沙 北 后:位于西角临海处,都是塚堆。
乌 鸦 墓:此墓在石井西南隅乡里外,许氏明代墓,所处地里形状如飞鸦落地,子孙人丁兴旺,绵延不绝。
狗 头 墓:西田许氏房祖之墓。以山势像狗头而得名。
墓 亭:石井西田许氏之祖墓。该亭为明代建筑。全座建筑石质结构不使用泥沙。
龙 舌 坑:坑壁一片石头长二三尺。从上游伸出,好像龙舌,得名龙舌坑。
牛 岭:岭道崎岖,都是赤土。为石井后店两村通道,形状就像牛岭。
双 石 门:据父老傅述云,石井许大使是许家嫡嗣,曾经为先人选择了一处葬身之地,**先生认为该地将不利于长房,大使回复,**不可全信。后来长房果然不利,兄弟九人其余八位各拨出一子,过继给长兄,并选择地块妥善安置。族人因此建双石门纪念。
巢 窝:位于象形山前。俗称巢湖(笔误的原因)。
仙 踪 石:石井许家园后有一块石头,石头上凹陷处好像人的足迹,自古称为仙踪石。
园 尾:山名称,登高一望,可见田园万顷,上下毗连。
佛 井 后:这里田畴纵横数里,只有一口井就足够灌溉。好像万家生佛所以得名。
慧 月 庵:位于象形山,民国以来供奉观音菩萨像,风景清幽,有僧徒及尼姑在此修炼。
风 门:东有园尾,西有象形,两山并峙,风门地最低,气温也低,盛夏到此地还要披上外套。
八 斗:象形山下有地一区,受种八斗。历年收获恒丰。是远近闻名的优质田园。
象 形 山:山上多石少土。松柏成林。从远处观察,如生象一样。
虎 头 石:象形山顶有石头似虎头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