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杨江参
11月5日,经泉州海关监管,泉州东茂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1批货值7.8万美元的进口纺织品、机械配件等杂货,在石井港务码头2#泊位顺利通关
11月11日,记者从泉州海关获悉,这是按照泉州市政府关于后渚港区功能转移和石井港区合作开发工作等有关要求,南安石井口岸承接后渚港区口岸功能迁移的首批进口货物,贸易生产作业整体运行平稳。随着泉州港口布局优化升级的深入推进,承载着泉州古老记忆的后渚港区,其口岸功能已迁移至南安石井口岸,将开启泉州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泉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泉州港历史悠久的作业区之一的后渚港区,于1983年1月1日获批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1983年4月28日,满载4000吨原糖的巴拿马籍“广州”轮驶进后渚港区,这是泉州港恢复对外开放后迎来的第一艘外籍船舶。1990年12月5日,一艘集装箱货轮“隆泉”轮从泉州后渚港区首航至香港,改变了泉州市无集装箱海运的局面。1997年9月30日,泉州第一座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2个泊位)在后渚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营,首泊巴拿马籍“苏悦”轮载运74个标准箱直航日本,从此拉开了泉州港大规模发展集装箱运输的帷幕。到1998年,后渚港区外贸集装箱的业务量达3万标箱,2000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4.13万标箱。在石湖港区于2000年8月开通外贸集装箱业务后,受港口条件限制,后渚港外贸集装箱业务逐步减少,转向进出口杂货业务。2025年1—10月,泉州海关共监管后渚港杂货船舶进出港138艘次、进出口货值516万美元,并于10月30日完成后渚港区最后一船货物的监管任务。
为此,泉州海关成立工作专班,持续跟踪口岸功能迁移进展情况,专门制定监管方案,提前对7家公司再次开展货物申报前政策宣讲,确保口岸功能迁移过程中通关顺畅、贸易不间断;组建专业化保障团队,优化查验监管流程,着力提高口岸监管效率等,确保后渚港区与石井口岸外贸业务实现“无缝衔接”,助力泉州外贸保稳提质。
“感谢海关高效服务!原来以为换了口岸申报,会折腾一下,没想到效率还是和原来一样高,但每艘船的航运成本比原来却是实实在在节省了十多万元!”泉州东茂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许武旭高兴地说。
转自:海峡都市报、智慧海都APP
|